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科技力量(科技名家笔谈)(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3-21 07:00:01
浏览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至关重要。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我国碳排放行业分布中,电力热力工业占比最高,约为 52%。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火电发电量为5.28万亿千瓦时,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32克/千瓦时。据此测算,2020年我国火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4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电力系统脱碳是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体系,加速电力行业深度脱碳进程。

  当前,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快速走低,规模发展迅速,但因静稳天气、昼夜变换等原因,造成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和发电效率较低等问题仍无法解决,迫切需要稳定的基础载荷电源支撑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生产、上网、输运、储能等环节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的情况下,自主先进核电技术为解决能源转型的紧迫需求提供了一个重要选项。

  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适于承担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可作为基荷电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通过与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优化能源整体布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越高越有利于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越有利于电网对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消纳。

  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能将不仅只扮演提供电力的角色,在核能制氢、区域供热、海水淡化等多用途综合利用领域都将发挥功能,起到降碳减排、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目前正在探索不同堆型相互配合来进行核能供热的方案,以达到能够产出高参数且具有经济性的清洁工业蒸汽的目的。“双碳”战略目标下,核能发展迎来重要历史机遇,核电装机容量有望提升至更大规模,发展节奏进一步加快,核能的多用途利用也有望迎来爆发期。

  带动国内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

  装备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基础性产业,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是核电作为“国家名片”的核心体现。核电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国自主核电技术的研发、核电技术创新实力的提升,极大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制造能力提升。依托核电项目,核电装备制造业得到大量资金支持,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期间投资约为200亿元,其中设备费约100亿元,可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全寿命期对产业链贡献可达1000亿元。对于实现技术和装备国产化、自主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保障民生、推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能释放、拉动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华龙一号首堆工程的设备国产化率高达88%,批量化建设后可超过90%,将极大程度地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有效释放国内高端装备产业产能,提升整个设备供应产业链中各个行业的产品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机组长达60年的运行过程中,将带来多样的运维配套设施以及大规模备品备件的需求,使得对国内工业产业链条上各行业产品能力的提升成为一种长期的过程,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华龙一号的持续建设将为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早日建成制造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对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