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园更美群众更满意(产经观察·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④)(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4-06 06:40:07
浏览

  如今,重庆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让山城绿意盎然。武隆区两路口游园,栽种冬季开花的银叶金合欢,实现“四季赏花”,还装饰了祥云柱、鸭子石雕,增添游园趣味;南岸区温馨南苑小区,昔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院坝上,如今花草树木和休闲廊亭相映成趣……据统计,重庆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总量已超过1300个,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口袋公园2万余个,建设绿道8万余公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5平方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国将持续建设分布均衡的公园体系,让居民走出家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不断完善城市绿地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

  治理黑臭水体,建设湿地公园,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

  水系,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清明前后,山西太原市的汾河湿地公园内,柳树刚刚抽出新芽,草甸上冒出了新绿,连白鹭等珍稀鸟类,也赶来“凑热闹”。附近高楼伫立、车流繁忙,却和湿地里的世界融为一体——城市与自然,就这样共生共存,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与10多年前的景象联系起来。家住太原市胜利桥东附近的王强,至今记得小时候从汾河河道里飘出的味道:“走到跟前就是一股恶臭袭来,夏天涨水的时候,河道就成了‘垃圾场’,有时甚至会顺水漂下沙发、凳子。再后来,西山那一带挖沙,河道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一水中分,九水环绕。千百年来,纵贯太原南北的汾河滋润和浇灌着这座城市。不过,上世纪90年代之后,汾河及它的9条支流却成了“黑臭”的代名词,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近年来,太原市相继实施“九河”综合治理、汾河城区段分期治理等工程,呈南北长条状分布的汾河湿地公园正是在此基础上建成的。“湿地公园如同一个大‘海绵’。如果污水源源不断,就算湿地的储水、净化功能再强,依然治标不治本。”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邵社教说。

  要治本,做好汾河城区段的排污口管理至关重要。排查汾河支流小东流河时,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许德茂曾带队到一家建材厂检查,问道:“那个排污口是不是你们的?”负责人矢口否认。仔细摸排后才发现,该厂的排水口很隐蔽,延伸到数十米外的一处荒地排进河道。“光在小东流河施工段,短短930米,排污口多达10处!”许德茂说,通过走访,汾河及支流共排查出1000多处排污口,通过治理,从根子上避免了河道再污染。

  湿地公园内,不少绿洲、小岛颇具意趣、引人驻足。一问才知,这一设计有其特别考虑。“为了给动植物留出充分的上岸空间,我们采取了多台阶、自然缓坡式堤坝,使用草皮、草灌等生态材料,让景观更自然更和谐。”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任敏康介绍。

  湿地公园也被称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肾”,对城市小气候、水域的水量和水质、流域生态多样性等影响明显。汾河湿地公园建成后,汾河太原段的蓄水量增加了20%,目前已有紫鹭、斑嘴鸭、花凫、翠鸟等165种鸟类常年造访。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城市拥有了湿地公园。据了解,我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国各类湿地公园达1600余处。

  推进城市更新,广场改造、设施升级撬动绿化新空间

  恰到好处的城市绿化,离不开园林绿化工程师们的巧妙设计。和煦春风中,来到北京西单商圈的购物广场“更新场”,只见坡地上伞房状的委陵菜已经返青,一丛丛绿色鸢尾草竞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