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经济七大政策“靠前发力”观察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4-24 16:22:07
浏览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2022年中国经济七大政策“靠前发力”观察

新华社记者

近日出炉的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表明,主要指标增速基本稳定,开局总体平稳。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导向。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七个方面作出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深入阐释这七大政策取向,勾勒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路线图。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七大政策组合,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地积极出台多项具体举措,积极落实、扎实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护航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聚焦一个“稳”字:宏观政策稳住大盘

宏观政策位居七大政策之首,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更是当前面临多重挑战的中国经济必须运用好的“关键工具”。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的两大抓手。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把“稳”放在宏观调控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和逆周期政策力度。

在山东济南,跨黄河桥隧项目下的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在今年山东省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约有10亿元债券资金投向这个项目。

专项债是今年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今年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中,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全部下达;去年提前下达的1.46万亿元额度中,截至3月底已累计发行约1.25万亿元。

可用财力增加保障支出强度。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71万亿元、比上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8.3%,增速加快且支出加速,保障民生和重点领域支出。

财政部表示,将坚持靠前发力,加快财政资金支出、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中央基建投资预算下达,确保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在“稳”字上下功夫,围绕“进”字精准发力,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相当于保持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健康血脉”。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

金融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4万亿元,增量创新高。其中,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占比超八成。

在货币政策精准发力下,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1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调10个和5个基点。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不断下行,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低点。

近期,各种金融工具持续加码,传递稳增长信号。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两项减碳工具加速落地,加快1000亿元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近期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频频发力,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

此外,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增强了可用财力。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与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全年将总计上缴11000多亿元结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