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预警“提前量”发挥气象防灾减灾防线作用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5-21 11:34:07
浏览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余璐)“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前哨站”,及时、精准、广覆盖的预警信息能为防灾减灾赢得宝贵时间。让预警信息跑在突发事件灾害发生之前,是做好预警信息发布服务的根本。

近年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耕预警发布能力提升,积极探索,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突发事件灾害的损失。

“快”是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关键所在。全国预警发布机构围绕“早、准、快、广、实”要求中的“快”,不断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同时,各地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机制完善、技术创新、传播渠道上实现“遍地开花”。

完善机制 下好部署“先手棋”

随着我国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减少灾害和突发事件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成立7年来,全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在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上推陈出新,不乏亮点和突破。各种机制设计确保预警信息发布业务稳定运行并焕发出长效发展的“生命力”,让各地预警发布更快、更高效。

广东省政府修订《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广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与25个部门应急处置预案的无缝衔接。

据统计,在防御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中,5月9日至13日,广东省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预警信号440站次。省气象局组织三大运营商向全省21地市发布提醒短信3期,发送量6.1亿人次。

在福建,特色的“1262”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让12小时、6小时、2小时精细化气象预警第一时间直达乡镇,无缝衔接政府部门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人员的“三个提前”,服务分级分区分类,指挥更加精准。

河南省与媒体平台建立预警传播机制,与多部门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构建基于风险的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

“五个5分钟确保”制度,让辽宁在制作完暴雨预警信息后,实现5分钟内将预警发送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各级防汛责任人和电视台等;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时确保5分钟内叫应受影响地区政府领导。

山西制定了《山西省气象部门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构建的“12379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声讯叫应”平台,对本省40多个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同时下达灾害响应命令的传真时长,由原先2至3个小时缩短至5分钟,有效提高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部门之间联动效率。

广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制定广西地方标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规范》,保证预警发布的审批、签发流程高效流转。

技术创新 跑出预警“加速度”

协同创新发展、汇聚科技力量,成为全国上下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努力攻关的方向。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在近3000个预警发布百家号上实现AI智能预警短视频制作与推送,与国家邮政局联合推出“定制化气象预警”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精准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保障疫情中140万快递小哥安全服务公众生产生活。

各省预警中心在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效率上强化技术创新驱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争取以最快速度将预警信息传递至“最后一公里”。

“提前做好大棚蔬菜的保温、防风工作,及时收获成熟的露天蔬菜。”2021年11月6日至8日,山东省莘县遭遇寒潮天气,大棚果蔬、露天冬储蔬菜遭受风灾、冻害风险较大。在此之前,莘县气象局便提前发布预警和提示,让农户提早做好大棚防灾措施,避免了风灾和冻害影响。提前的预警,得益于山东省局通过GIS精准定位技术,对“山东天气”、“山东预警”微信公众号增加定制预警和靶向推送功能。通过算法快速过滤,优化预警信息推送逻辑,多线程同时推送,将预警信息优先发送给最需要的人群。

打好预警“提前量”发挥气象防灾减灾防线作用

2021年11月4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河店镇王庄村,农技人员指导菜农西红柿种植管理。中国气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