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县城发展”,这五个关键问题你搞懂了么?(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雯介绍,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小城市的生产供应链基本都被大城市掌控,依附于大城市发展。县城的发展,应通过“精明专业化分工”强化产业支撑,让中小城市从自身需求和比较优势出发,找一些“空当”,在一体化区域中承担更多元化、专业化的功能。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县一品’在很多地区都做得很好。”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县城产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实际基础、资源禀赋等条件,要采取产业集群的思维,“要基于自身软硬件环境,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是地方政府要用力的地方。”
人口流出县城如何转型发展?
近年来,中国县城发展分化明显。《意见》中“人口流失县城”的提法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及这一概念。
《意见》强调,“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这不能被简单视为消极现象。”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京祥表示,一些县城人口数量在减少,但在整个市域、都市圈范围内,这些减少的人口相当一部分集聚到了中心城区,这样的人口空间再分布有其合理性。
同时,《意见》提出了具体措施,如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有序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支持有条件的资源枯竭县城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在陆铭看来,对于已经投资建设了大量产业园、基础设施、新城,但缺乏持续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动力的地区,如何逐渐地收缩式发展,将闲置的建设用地复耕为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让土地指标动起来,亟需破题。
如何防止“一哄而上”“两极化发展”?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县城建设中要注意守住5条底线:一是要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利用“新城建设”等名义侵占耕地和生态空间;二是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更不能以县城建设为名炒作房地产;三是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防止周边大城市无序扩张;四是防控灾害事故风险,提升县城发展韧性;五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发展需要和财力允许前提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既要发挥县城的中心作用,同时也要处理好县城与一般城镇之间的关系,防止在县域内出现新的两极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看来,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过度集中在县城区域。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林辉煌认为,只有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来思考城镇化建设,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县城的发展定位。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平衡县城产业发展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配置。“不能仅讨论二产三产意义上的城镇化,而要把粮食安全的命题纳入统筹布局,这意味着要更多地支持和反哺粮食安全。”
(责编:王仁宏、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