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育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赋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2)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为引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品质,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优质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也是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不仅要关注结果,也应注重过程。《办法》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等两个维度加强对企业的引导,重点考虑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情况,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建设情况,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情况,关键基础产品的产业化突破或商业化应用情况等。特别是在研发投入指标设置时,兼顾规模较大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潜力股”,设置三类差异化的要求,其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要求近两年研发强度不低于3%,略高于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2.4%,对于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严格要求同时满足新增股权融资、研发费用总额和研发人员占比。《办法》还首次提出了“创新直通条件”,对创新能力非常突出但其它条件略有欠缺的企业给予适度倾斜,以确保精准“相马”。
第三,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专业化是指企业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深耕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专业化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资源相对有限,精准定位和长期专注主导产品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提升企业收入、打造“配套专家”的重要途径。《办法》明确了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所属领域、为重点龙头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等专业化重点培育方向。为了形成梯度效应,“主导产品所属领域”这一指标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提高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若干关键重点领域,指标设置也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分制”调整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门槛”制指标,凸显优质中小企业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作用。
第四,稳步提高数字化水平。从中小企业来看,数字化是中小企业提质增效的“倍增器”,实现数字化转型可以全面优化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方式、工艺流程、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一定门槛,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脚踏实地,因企制宜,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因此,《办法》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设置数字化水平、核心业务信息支撑等相对宽松的数字化转型指标,引导中小企业有序“上云上平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逐步实施数字化,稳健推进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
第五,持续强化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可以充分释放企业潜能,提高企业效率,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的财务真实准确、结构合理,提高产品质量、创建良好的企业形象。《办法》将企业成长性、资金链健康度、质量管理与品牌运营作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企业财务、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等运营情况开展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提升,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激发管理效能。为了确保梯度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办法》充分考虑新冠疫情等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主营收入增长率等指标考察区间放宽到近2年,并根据不同梯度的企业设置了差异化的要求,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标中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10%即为满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将“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的最低门槛值设定为5%。
三、多方发力 助力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服务体系
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有助于团结社会各方形成培育工作合力。《办法》对培育扶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