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如何做强我国果业?专家这样建议
经过多年发展,果业已经成为中国多地重点发展的龙头产业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致富树”和农民的“摇钱树”。“十四五”期间,我国如何在果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曹永生告诉记者,我国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果业市场规模近2.5万亿元,与芯片行业相当。“但是,我国不是果业强国,果品质量和果业效益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面向“十四五”,曹永生提出,我国果业应完成保障食物安全与果品有效供给、推动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果品优质安全与营养健康、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果业发展等重大使命。
以科技创新提升果树品种“自给”率
发展果业,种苗是基础。“当前,我国部分果树的主栽品种仍需要依靠‘进口’”,存在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占比低等问题。”曹永生表示,我国重点要在果树种质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利用的基础上,推进果树高效育种技术研发与突破性或重大品种培育。
“以我们常见的水果举例来说,苹果要对标富士、千雪、王林、维纳斯黄金、火箭、爱妃等,梨对标秋月、玉露香、黄冠、库尔勒香梨等,葡萄对标巨峰、阳光玫瑰、夏黑、火焰无核、克瑞森无核等,桃对标春雪、锦绣黄桃、中农金辉、中农珍珠、中蟠桃11号、中油蟠7号、映霜红等,草莓对标红颜、圣诞红、香野、桃熏、天使8号等,力争实现突破性或重大品种培育。”曹永生说。
曹永生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果树战略科技力量需要持续开展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精准鉴定与优异种质创制、功能基因挖掘与分子标记开发、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科技创新,建立果树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高产优质、节本增效、高抗广适的突破性或重大果树新品种。
推动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当前,我国农业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轻简、绿色、优质、高效、可持续成为农业发展转型的大方向和主旋律。
曹永生表示,当前,我国果树生产中仍存在的树体管理繁杂、机械化生产程度低、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应持续开展高光效省力化宜机树形与简化修剪及新型生长抑制剂、土壤有机质提升与培肥、果树5416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与同步全营养配方肥、有机无机微生物肥配施与微生物菌剂、节水灌溉、花果管理与品质调控、产期调控和无土栽培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构建轻简、优质、高效果树栽培技术体系,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
在绿色发展方面,要研发生态、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与生物源农药、信息素和天敌等绿色防控产品,集成构建果树病虫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研发灵敏、稳定、高效的病毒检测技术,创新果树病毒高效脱除技术,改进无病毒种苗繁育关键技术,构建规范化的无病毒种苗培育技术体系。
此外,针对当前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水平低、采后损耗率高、质量安全控制和营养品质评价滞后等问题,需要持续开展果品采后保鲜减损与贮运、果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等科技创新,提升果品及其加工品的商品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功能组分,推进果品的优质化、高值化和品牌化。
推动“一二三产”联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果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做大做强我国果业,不仅需要加快科技攻关突破,也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对此,曹永生给出三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