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太空,亲近的牵挂(4)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24 22:34:07
浏览

某飞行器发射前夕,环控生保系统做最后的系统测试。工作人员发现,一个泄压阀关闭过程比以前长了2秒,电流值也有10毫安的小小抬升。这些微小的变化,不仔细观察很难察觉到。

在太空,万一阀门关不上,密封舱就与外太空的真空环境相连通,直接影响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此时,任务已进入倒计时状态。他们承受着巨大压力,将产品从飞行器上取下来。

留给他们排除故障的时间只有48小时。环控分系统迅速成立设计复核组、归零报告编写组、故障复现试验组、异常数据整理分析组、历史数据复查组。各小组分头行动,高效有序开展工作。

36小时后,产品如期送回。经排查,这个产品的内腔中有一个100微米的金属丝多余物,使阀门运动不畅导致卡滞。如果放过这个疑点,让产品上天,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自主研发的产品,该中心还与近百家协作单位一起合作生产。这种情况下,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显得更加重要。

那年,一次产品验收会上,检验和设计师发现,某装置产品内部有一处1厘米左右的细微裂纹。协作单位解释说,是产品表面的油漆出现裂纹,不影响产品功能和性能。

面对看似“合理”的解释,设计师却没有轻易放过。果不其然,去除表面油漆后,他们发现产品内部结构也出现裂纹。后来查明,是运输过程中一次不起眼的小意外,产品受到冲击所致。

“质量高于一切。”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基因,早已融入该中心全体人员的血脉——

航天工效既是航天员的“代言人”,也是航天器的“质检员”。空间站任务,涉及舱段多、界面类型杂、研制周期长、接口单位广,他们坚守底线,找相关人员一次次沟通,积极推进问题解决。

舱内评价团队,策划实施了舱内系统间评价试验。这个试验为期近2年,有近百名志愿者参加,分布在多个城市多个现场,解决了数百个工效问题。

机械臂是在中国空间站上首次应用的重大创新。机械臂评价团队,识别解决上百项设计问题,通过工效评价,填补了工程设计多方面的空白……

关键词 心无旁骛

当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交会对接”时,所有的苦都变成了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工厂停工,商店关门,但该中心科研人员奋战的步伐没有停歇。为了不影响任务,中心所有科研人员在办公区封闭办公近两个月。

航天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以下简称医监医保)室中药组组长刘军莲,脸上常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对同事有求必应。可是,一提到家人,她的表情立马黯淡下来。孩子看到妈妈回家,就一个劲儿地催:“妈妈,你赶紧把衣服换下来!这样你就不会再去加班了。”

在刘军莲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任务在即,有多少奔波在路上的脚步,身后就有多少期盼的双眼;有多少会场上的激烈争辩,就有多少回家后的缄口不言。都说儿女情长,舐犊情深,任务里的航天人,把这些柔情都暂时放在心的最里面,把最深沉最真挚的爱全部献给了航天……”

医监医保室微生物研究与检疫组组长王珩,脚踝严重扭伤,拄着双杖坚持上班;航天员乘组医生仲崇发,放弃了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把遗憾藏在心底;航天员总体室副主任翟志宏,劳累过度晕倒在办公室,输完液又回去加班;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大蔚,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

无论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喧闹,该中心科研人员守在航天城一角,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