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北京篇)(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27 10:13:07
浏览

  保护的视野愈加开阔。北京让历史文化遗产与山水形胜相辉映,整体提升保护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构成的三山五园地区,打造首都功能建设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区;专项规划保护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涵养、修复相结合。

  文化为建筑增光辉,建筑为文化扬新声。今年4月8日召开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3月17日,改造工业遗产实现惊艳变身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迎来全面开放,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游览,成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新地标。作为北京冬奥会“指挥中枢”所在地,首钢园成为都市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经典案例。

  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牢记总书记嘱托,北京正创新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精心擦亮“金名片”。

  把环境治理这一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在拥抱繁荣和活力的同时,能不能顺利突破雾霾围城等“大城市病”困扰?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北京与周边城市协同治霾,污染治理力度、空气质量改善前所未有。“把蓝天一微克一微克‘抠’回来!”从事空气质量监测的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用展板展示了从2013年到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变化历程。“经过近十年持续努力,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越来越多。”李云婷说,2021年,北京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大幅下降43.1%。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我们指引了前进方向。我们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已经换装高效节水器具8万套。”北京市节水办主任张欣欣介绍,全市16个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区,2021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占北京年度水资源配置总量的近三成。在首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新水使用量始终保持“零增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全国最低。

  蓝天白云下,密云水库水清如镜,这里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我一直惦念着密云水库。”2020年8月,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我们按照更高标准保护好首都的‘无价之宝’。”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说。

  纵贯千年,横跨六区,全长82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宛若一条玉带,连接起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考察时谆谆嘱托。大运河的治理和保护由此大大加快,2021年实现通州段全线旅游通航。曾经黑臭的大运河如今水光潋滟、白鹭点点,两岸树木葱茏、绿荫连绵。“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守好运河,做最勤勉的‘护河人’。”北运河西中仓段河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