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北京篇)(3)
还河于城,还水于民,北京持之以恒推动河湖生态复苏。“过去北京有句话,叫做‘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如今这一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改观。”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王俊文介绍,通过开展生态补水,永定河、潮白河等北京五大河流2021年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泉水复涌,是地下水源涵养状况的直观体现。北京市水文总站的最新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加之去年降水丰沛,京郊山涧有81处泉眼复涌。记者在昌平区京密引水渠北岸的秦城村看到,历史悠久的秦城泉,时隔20年清泉复涌、溪流潺潺,原本静谧的小村如今访客不断。
永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10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枝叶繁茂、苍翠挺拔。2013年以来,每年植树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都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北京在完成第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启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工程,工程将在2022年全面收官。2021年底,北京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
让城市副中心成为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名片
老城保护提速的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加快建设,一座先规划后建设、以绿色发展为示范的千年之城,正在拔节生长。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2017年3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首都北京“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由此拉开,首都的建设和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亲切看望、勉励刚刚搬迁入驻的北京市级机关干部,强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件大事办好。希望大家以新办公区的新气象,在各项工作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我为能亲历这一历史性时刻而骄傲。”北京城建集团城市副中心A1项目常务副经理胡宪章还记得,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副中心建设工地考察建设进度,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情况,指出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举全市之力,一年一个节点,有序拉开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