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多种市场要素深度交融“湾”有引力带动区域发展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7-02 12:58:07
浏览

“丝路明灯、玉兰花开”。6月30日,随着彩车车队缓缓从沙角半岛驶向交椅湾,主塔造型为玉兰花的东莞滨海湾大桥,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后顺利通车。滨海湾大桥,毗邻港澳、紧连广深,与前海、南沙等国家自贸片区紧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大动脉的进一步畅通,为“1小时生活圈”再添新名片。

伴随着香港回归25年的创新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重大工程、创新制度把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层现迭出,多种市场要素互联互通,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

“产、学、研”协同发展

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2016年9月,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高一博临近毕业。几经考虑后,他并未选择在香港就业,而是前往深圳创业。

为聚焦于MEMS硅基生物芯片(Bio-MEMS)检测技术与分子诊断系统的研究,高一博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署理院长温维佳教授一起创办了尚维高科。“2020年5月,我们了解了这里的发展前景、政策支持,就把公司搬到了这里。”高一博告诉人民网财经,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大局中,自己有幸参与了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创委等部门的技术攻关项目,为创业积蓄了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多种市场要素深度交融“湾”有引力带动区域发展

近日,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第三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图为建设中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图片来源:人民图片

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大湾区的重要定位。以成果产业化应用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与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北京怀柔、以开放创新为主的上海张江,一起成为我国三大综合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如今,一批体现国家使命和担当的科技力量,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蝉联全国第一,实现了全国“五连冠”,研发经费支出超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3.14%;香港特区政府在过去5年投入1500亿港元推动创新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热潮,并相继成立了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8所与世界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实验室;澳门特区政府相继成立了多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涵盖了中药质量、仿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城市物联网等领域,并实施了“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发展政策,推动科创快速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智能网络与系统实验室主任、教授陈凯向人民网财经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发挥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的优势,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动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流通与应用,成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路径,这也是三地人才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作用的结果。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直以来,港澳各方面交流紧密,两地高校在科研人员交流、科研合作、实验室交流、学生联合培养,以及共同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基础。期待今后这样的合作会更加密切,更加扎实。

市场要素互联互通

为经济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