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到身边办事更方便(深阅读·改革探索在一线)
为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动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试点,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让便民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代办员王平没少忙。代办社保缴费、帮忙申请大病救助、联系申请残疾人补助……王平忙得踏实,干得实在。如今,四川省像王平这样的代办员越来越多。
2021年以来,四川省推动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试点,一批镇村便民服务点设立,一批服务事项下沉至镇村,服务流程和办理模式也愈加便利。
服务半径扩大——
家门口就能办成事
去年,星光村村民王学忠患病住进了鄢家镇卫生院。“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就转到了德阳做手术。”王学忠说。
得知王学忠的困难,王平连忙到他家了解情况、收集票据:“您不用担心,政府有大病救助政策,我是代办员,我来帮您跑。”听到王平的话,王学忠心里直打鼓:“过去办事没少跑冤枉路,现在本人不去,能办成?”
过了几个月,看到大病救助金发到了卡里,王学忠连连感叹:“现在政策好,办事真是方便了。”
“过去,基层群众对办事程序不了解,办事难、办事慢现象突出。”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吕芙蓉说,近几年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有调整,镇村数量减少、规模变大,政务服务半径和服务人数增加,服务力量和效率略显不足。
为此,2021年以来,四川省统一规划便民服务点,在村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室,在乡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与此同时,一些试点区域探索施行村级代办制度,由熟悉情况的代办员帮村民办事。
王平拿着王学忠的票据到村便民服务室汇总,再由经办人员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没费多大功夫,事就办完了。
“有了便民服务室,很多事项可以在村里办,村里办不了的还可以由经办人员到镇里办,大家少了很多麻烦。”提及代办成效,王平说,“去年帮村里七八个老乡都申请到了大病救助金。”
现如今,便民服务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有3230个乡镇街道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超过3.5万个村社区有了便民服务室。
服务程序简化——
一件事一次办得完
在广元市昭化区松宁村,村民昝照玉拿着身份证、社保卡,走进村便民服务室。昝照玉将证件等交给服务室工作人员范学成。扫描、上传,不一会儿,资料就传真到了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综合窗口。紧接着,现场视频连线认证,社保卡续保业务顺利完成。
“村里也有代办员,但因为距离镇里太远,代办员有时会将多个事攒在一起办,村民等的时间就长。”范学成说。
2021年以来,昭化区探索安装视频审批设备,简化服务程序。村级初审、扫描上传、视频连线、办结回传、证照打印,按照新流程,材料一次提供、区镇村三级共享,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同时,按照四川省统一规划要求,当地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统一启用镇政府“审批服务专用章”和区镇村电子印章,让“村代办”变成“村能办”。
“服务程序繁琐,一度让很多群众怕办事。”吕芙蓉表示,过去在昭化区,仅有24项政务服务事项能在村里办,绝大多数得到区里或镇里办理。
为提升服务效率,四川省将基层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权限赋予乡镇,下沉到村级,纳入综合窗口办理。另一方面,按照一件事一次办原则,各地便民服务中心探索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逐步替代部门业务专用章,减少办事环节和证明材料。“现在所有事项都实现了线上审批、线上办结。”昭化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杨倩介绍,审批章专门用于行政审批,简化了程序,再配合视频审批系统,办事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服务方式多元——
主动对接群众需求
据了解,四川省平均下放(委托)乡镇事项115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140项、村级代办4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