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尖上品文化看风景(网上中国)
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巨洞村“云上谷雨节”活动现场捉鱼。
龙梦前摄(人民图片)
线上演播、微旅游、行业跨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行业出现了不少新业态、新模式。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今年下半年,文旅部门将策划实施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协调有关平台企业实施专项促消费活动,推动文旅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
一台电脑欣赏音乐会
从轻弹柔唱的《评弹名家演唱会》到热血沸腾的《星火与巨浪——纪念“九·一八”90周年特别策划》,从京剧《锁麟囊》到话剧《玩偶之家》、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每周六晚,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都会准时和观众“见面”。
据介绍,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视听体验,国家大剧院进行了技术创新。如在8K超高清画面下,观众甚至可以看清演员的发丝和汗珠;在安卓客户端和网站特别增设“沉浸耳机”和“沉浸音箱”两种虚拟全景声特效功能。
线上演唱会、音乐会、唱聊会等近年来受到欢迎。为什么线上演播能“破圈”传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认为,一是网络视频快速发展,从以前单纯用于娱乐,到现在满足了信息化传播的各种功能。二是短视频平台技术创新加快。快手、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依赖算法推荐机制等,带动视频常规化浏览,使得内容更易通过社交转发机制,将拥有共同记忆的人连接到一起。三是线上演播抓住了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更易快速传播。
和线下演播一般需要付费不同,线上演播大多对观众免费,平台和赞助方成为付费方。一些平台还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如大麦将传统品牌的音乐节搬到线上直播时,还邀请音乐人在结束表演后进入直播间“带货”,打通文娱消费与电商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线上演播正成为文旅行业创新发展的新业态之一。随着各大平台在“云包厢”、“虚拟沉浸”等方面的探索逐渐深入,线上演播可能发展出不同于线下体验的演出消费场景。
一部手机游览风景名胜
“平时工作忙,周末抽两天去旅游,放松放松。这个村庄挺适合露营,开车2小时能到,还有民宿,吃得不错。”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反映京郊乡村山水美景的图片、视频刚发出不久,便引得很多同事、朋友点赞评论:“真漂亮,想去”“这是哪儿?怎么去?”
“微旅游”“微度假”正赢得很多游客青睐。与常规旅游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花费不同,“微旅游”具有近距离、短行程、高频率、慢休闲、高品质等特征,推介传播方式更为数字化,以线上线下联动为主。
为吸引游客,很多景区企业发力数字营销,线上观景、线下打卡。近日,贵州丹寨旅游护照对外发布,受到网友热捧。该护照内包含丹寨必看、丹寨必玩、丹寨必吃和特色非遗等几十个旅游打卡点,还可以通过慢直播实时看到丹寨美景,游客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免费领取属于自己的一本丹寨旅游护照。同时,游客线下打卡之后,可以上传自己拍摄的美景图片,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生成游记,完成一次从线上到线下的“来此一游”。
一些平台助力旅游商家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微旅游”涉及吃、住、行、游、娱、购等信息,为游客做好一站式线上服务是平台的发力点。一些旅游平台通过开发电子导览,全方位整合辖区内各类旅游信息,实现导游、导览、导购智能化,真正做到“一部手机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