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怎能忽视车轮下的安全
前不久,江苏省南京市市民骑摩托车在公路上行驶,一头野猪突然从路旁窜出撞向车头,致其连人带车摔倒,车受损人受伤,被车撞晕的野猪在恢复知觉后逃离现场。无独有偶,某短视频平台博主在西藏自治区骑行途中,遇到一只因交通事故致死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狐,引发网友和科研人员关注。类似的人类路遇动物的新闻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网络。
在我国,线性交通基础设施一般指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528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15万公里。当纵横城市、乡村、山川的交通网为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分割着野生动物的活动空间,阻碍着它们的迁徙移动步伐。当野生动物穿越道路时,可能会与来往车辆相撞发生事故,造成自身死亡或受伤,还可能引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那么,线性交通基础设施究竟会给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何种影响?哪些重点区域的路段和重点物种需要特别关注?在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如何兼顾人与野生动物的利益?
交通设施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止“路杀”
“黑镜头!一起刚刚发生不久的路杀,血迹未干,应该是一只优秀的捕猎能手,可惜却横遭此不幸。”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在自己的微博中如是写道,配图是一只躺在路中央的黄鼬,已没有了生命迹象。
野生动物与车辆相撞致死事故,即野生动物“路杀”,是道路交通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的最直接、最极端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在作为高速公路大国的美国,最近30年,每年因车辆撞击致死的动物数量已超百万。
2021年,一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的中外联合研究成果在生态学领域国际期刊《全球生态和生物地理学》发表。相关研究结论可谓触目惊心:在全球4677种兽类中,124种兽类的种群数量稳定性受到“路杀”因素严重威胁。文章作出预测:在不考虑其他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如果当前的“路杀”威胁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巴西的鬃狼和小斑虎猫、南非的棕鬣狗和印度北部的豹等兽类将在未来50年内灭绝。
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野生动物的行为因交通干扰而发生改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研究员王云介绍,线性交通基础设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具体包括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破碎化。交通设施还可能对野生动物的移动及种群间交流造成不同程度的阻隔效应,由此产生的长期效应是降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威胁区域内各物种种群的生存能力和生态系统平衡。
此外,立交桥的玻璃围挡、公交站的玻璃护栏等配套建筑材料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科学助理教授李彬彬告诉记者,透明玻璃会使飞鸟误以为没有障碍,玻璃幕墙倒映出天空和附近树林的影像会使鸟类产生错觉,而玻璃围挡反射的阳光则会造成鸟儿暂时的视觉障碍——其结果就是来不及躲避而一头撞上,非死即伤。为此,她建议在含有玻璃围挡的地方增加防鸟撞设施,包括张贴防鸟撞贴纸,或使用低反光率的玻璃等。
建动物通道应关注敏感区域和重点物种
建设动物通道是缓解道路交通威胁、让野生动物安全穿越公路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2012年,我国颁布《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公路野生动物通道的设计思路。但由于缺乏具体技术参数,对敏感区域如何建设适应重点物种穿越的动物通道,该规程的指导性比较有限。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我国东北、西南、西北、青藏高原等生态敏感地区开展了道路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系统研究。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道路交通伤害监测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两栖类动物的道路交通伤害数量最多,伤害热点地带分布在水体附近;不同类型道路的交通伤害率差异显著,土路最低;伤害率与车流量、道路宽度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