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花湖机场构筑专业货运枢纽(经济聚焦)
7月17日11时36分,一架顺丰航空全货机搭载着发往深圳的快件从湖北鄂州花湖机场飞上蓝天。这是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后起飞的首架货机。
鄂州花湖机场是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按照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要求设计。机场投用后,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全面开启国际货运功能后,将开通大阪、法兰克福等国际货运航线。
专业化运营,打造智慧机场
货机一进入机位,无人驾驶的升降平台车就算好时间,来到飞机旁完成升降对接;货物被运送到地面后,拖头车已经行驶到平台前就位……未来,这样高度自动化的场景将在鄂州花湖机场成为常态。
与普通客运机场不同,鄂州花湖机场以货运功能为主,夜间作业多,高峰期作业量大。
“此前常规的夜间地面运输有三大难题——人力成本高、作业效率低、操作失误多。”鄂州花湖机场“少人机坪”研究小组组长张谌堪说:“我们希望在满足操作功能的前提下,由更少的工作人员参与机坪运行维护。”
目前,机场泊位引导车、摆渡车、清扫车均能实现自动驾驶。为了使车辆协同作业,机场正在搭建系统云平台,方便进行统一调度。
站在高处远眺,一个“工”字形建筑矗立在机场最中间的位置。
“这就是货运转运中心,整个机场的关键功能建筑。在普通客运机场,这个位置通常留给航站楼。”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规划部主管黄镇雄说,转运中心充分实现停泊起飞的便捷性,一东一西两条跑道到这里的距离几乎相等。
看似普通的跑道,底下大有乾坤。由5万多个传感器组成的智能跑道系统,可以实时感知道面是否出现细小裂痕。
从“工”字边缘部位伸出来的“爪子”,被称作指廊;“爪子”周边是机坪,飞机停在机坪上,货物通过指廊内的传送带进入转运中心分拣。
近70万平方米的转运中心里,500多台AGV智能搬运车将承担自动分拣货物的任务。借助智能搬运车和其他设备,转运中心每小时可分拣至少28万件货物。
这种搬运车主要依靠激光定位。机场运营方通过5G网络将任务指令发送给智能搬运车,车辆根据不同任务行驶不同的轨迹。“在鄂州花湖机场,5G信号时延低至十几毫秒,确保搬运车‘眼疾手快’。”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鄂州分公司工程师廖传威说。
数字化建造,“两座机场”同时交付
鄂州花湖机场仅用三年半时间就完成施工建设。不寻常的速度,归功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深度使用。“传统施工图纸是二维平面,而我们的图纸是立体模型。”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高级主管潘乐说。
潘乐给记者展示了一张图片,鄂州花湖机场的设计图和同角度实拍照拼合在一起,放大图片仔细观察,几乎看不出分别。
走进位于机场地下5米的综合管廊,各种管道高低错落,颜色各不相同。“以头顶的空调风管为例,普通施工图纸其实是风管在地面的投影,无法直观看到高度等信息。”潘乐说,“想想看,如果图纸上同时有风管、排水管、照明管……”
潘乐随手打开几张平面设计图,不同类型的管线如蛛网般密密麻麻,分别由建筑、民航、市政等单位设计,“几张图再一合并,肉眼更难分辨。”潘乐说,有了BIM技术,三维建模软件即刻能分析出管线在哪些地方可能互相“打架”。
承建商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骆良告诉记者,有了模型指引,不同施工单位在线上就可以实现合作,返工率较同类型工程降低了90%。由于精细算量,用多少材料全凭数字说话,成本把控更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