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入海之路更通畅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7-31 08:25:06
浏览

原标题:千里淮河,入海之路更通畅

重大水利工程“家族”再添新成员!7月30日,位于江苏淮安、盐城境内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工程总投资438亿元,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全长162.3千米,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淮河入海能力。

起源于河南桐柏山区,逶迤千里、蜿蜒东去的千里淮河,入海之路将更加通畅的同时,也将减轻淮河中游防洪除涝压力,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启用,改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排涝条件,为今后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调整创造条件,对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防洪面临瓶颈,淮河需扩大洪水出路规模

淮河没有入海口吗?为何要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

要捋清这些问题,就必须顺历史脉络“梳理”这条特殊又复杂的大河。曾经的淮河,原本是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滋润良田、泽被两岸。但另一条大河的“纠缠”改写了淮河的面貌——历史上曾多次改道的黄河夺淮入海,将裹挟的大量泥沙沉积在入海口河道,而黄河此后又改道离开淮河,从山东入海。淮河失去了直接的入海河道,只能经洪泽湖注入长江,通过长江入海。

但通过长江入海之路也非一片坦途。由于淮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而淮河干流全长约1000公里,水系庞大,支流众多,但总落差仅约200米,加上河道弯曲狭窄,排水不畅,水系汇流至洪泽湖却多无法入海,导致淮河洪涝灾害频发。

鉴于此,自12世纪黄河南迁、夺淮入海以来,淮河旱涝灾害日趋频繁,一度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经过70多年的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其中,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等项目,把淮河下游的排洪能力由不足80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15270立方米每秒至18270立方米每秒,洪泽湖及下游防洪保护区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但洪水出路规模依然不够,洪泽湖中低水位泄流能力偏小仍是淮河下游防洪面临的主要瓶颈。”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乔建华告诉记者,由于淮河下游入海通道泄流能力不足,在利用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滞洪的情况下,洪泽湖防洪标准才能达到100年一遇,尚达不到国家防洪标准规定的300年一遇要求。目前,淮河下游入江、入海的设计泄洪能力要在洪泽湖水位较高时才能达到,洪泽湖中低水位时,入江、入海、入沂的泄流能力较小,洪水出路严重不足。

因此,加快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扩大淮河下游排洪出路,提高洪泽湖及下游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减轻淮河中游防洪除涝压力,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乔建华指出,开工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实现淮河安澜的重大举措。

减少滞洪区启用,淮河中游防洪压力将减轻

2003年,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建成通水,设计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已确定并形成的河道范围内,通过挖宽挖深泓道、培高加固堤防、扩建控制枢纽,使设计行洪流量扩大到7000立方米每秒。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和洪水调蓄能力,加快淮河中游洪水下泄、减轻淮河中游防洪压力。”江苏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喻君杰表示。

作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巨型综合利用平原水库,洪泽湖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千米面积的洪水。目前,洪泽湖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如果发生100年一遇以上洪水,需要采用非常分洪措施,下游地区将遭受不同程度洪灾。如发生300年一遇洪水,洪泽湖最大入湖流量为25700立方米每秒,超过现状总泄流能力的41%,非常分洪量将达38.3亿立方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白宝湖、里下河等地区将面临受淹风险,直接经济损失据估算将达2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