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聚焦乡村人才振兴)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本版采访了几位乡村人才,他们是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是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是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书写着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
——编 者
种粮大户陈龙——
靠科技种田,几百亩地管起来轻轻松松
早晨5点开始学习,6点半安排人手下地干活,白天随时抽空回答农户提问,晚上还要上网课、复习考试……这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种粮大户陈龙一天的安排,40多岁的他时常感慨:“一天24小时,不太够用啊!”
流转经营230亩地,托管服务2000亩地,育秧、插秧、打药、飞防,陈龙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但他却认为如今种地是件轻松的事。“以前无论是田间划锄、灭虫,还是浇水,全都要亲自上阵,现在这些工作机器都能干,靠科技种田,几百亩地管起来轻轻松松。我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放在掌握新技术、新经营方式和技术推广上,带动更多乡亲跟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专注学习新技术,还要从2014年陈龙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说起。“培训真让我开了眼,原来种地可以用上这么多机械。”陈龙一一细数,“就说打药吧,原来雇人得花不少钱,进田里的人多还容易踩踏庄稼。用上无人机打药,比人工省水、省药,一台机器一天能作业200多亩,相当于八九个人干的量,效率高了,成本降了。”
勇于尝试的陈龙,“毕业”回家注册了农大家庭农场,成为县里第一个用上无人机打药的农民。
“参加培训后,明白了一个道理,种地也要与时俱进。”陈龙积极拥抱智慧农业。2015年开始,他又在自家农场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引进可视化大田监控系统,用上智能灌溉设备。“大田里有了物联网,现在点点手机就能远程控制浇水,方便极了。”陈龙说。
科技种田,陈龙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近几年,只要能报上名的培训,他几乎场场不落,学习科技和经营管理,向更优秀的职业农民请教。去年底,陈龙被青岛农业大学成人教育植保专业录取函授学习,他给记者看自己的网课页面,除了种地用得上的《普通昆虫学》《土壤肥料学》,他还选修了《大学英语》《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每晚收工后,陈龙便对着电脑学习充电,“种了这么多年地,我越来越相信,农民没知识可不行。”
如今,陈龙成了临沂市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大部分是十里八乡的粮农,发的动态里一条条也全是种粮经验:“高温高湿,得少撒点氮肥,不然烧苗”“机械插秧后要抓紧除草,不能错过最佳除草时间”。
乡亲们平时在地里遇到问题,就在微信里向陈龙咨询,“什么时候可以揭膜”“什么时候田里该打药”……只要得空,他都会及时回复。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种粮大户的农业科技应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张琦表示,“一大批种粮大户借助现代科技优势,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实现精准化生产和全过程管理,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守护好大国粮仓发挥重要作用。”
电商达人栾波——
销路品质两手抓,让好产品飞出深山
“我们的苕粉,既可以下火锅、烧汤,还可以做烧烤,看看这宽粉多弹,快来下单吧……”看到下单量噌噌往上涨,栾波笑得合不拢嘴,这么久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