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机开进丘陵山地(人民眼·乡村振兴新气象⑦)(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12 06:49:07
浏览

  站在田埂上,65岁的双峰县荷叶镇神冲村村民曾广德笑意盈盈,言语间透着丰收的喜悦:“我家两亩多水田,半个小时就收完了,收了900多公斤稻谷呢!”

  这几年,随着年岁增长,曾广德体力大不如前。家里的承包田,他种了双季稻,将耕田、植保、收割这类活交给葛可为开办的农机合作社承担,自己只管育秧、插秧、灌溉等。

  收割作业一结束,曾广德便用锄头在田埂挖了一个口,一股清水立时从水渠流进田里,“明天一早,老葛过来耕田,灭茬、耕翻、耙地等都是机械化操作,半个钟头就能完工。我当天就能插完秧,比过去省劲多了。”

  “过去几乎没有机器用,哪轻松得起来?”回想起20多年前农忙时的情形,58岁的葛可为告诉记者,“手拿镰刀割稻穗,犁田耙田加整地,还要争水栽禾苗,家里3亩田起早贪黑要忙一个星期。”

  2000年1月,葛可为把自家水田无偿托付给邻居耕种,自己和妻子到省城长沙经商,一去10多年。

  2013年回乡过年时,葛可为两口子偶然来到位于县城的农机交易市场。一台台小农机,让他们眼前一亮,也捕捉到商机。“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适合我们丘陵山区机械化作业的小农机。”夫妻俩很快决定回神冲村创业,和几名村民共同出资成立了鑫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们的小农机很受欢迎,通过种粮和开展农机技术服务,去年合作社纯收入149万元。”指了指身边一台双峰县出产的微耕机,葛可为边介绍边演示:这台高1米、耕幅1米的微耕机,重量轻,个头小,能在小地块作业,配上相应机具,还兼备喷水、抽水等功能。

  “在我们丘陵山区,田块‘碎片化’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水田即便成片流转,因受地形条件影响难以完全拆除各地块间的田埂,农机仍只能在小块田里作业。”葛可为说,“我们合作社办得红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搭上了当地大力发展小农机产业、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的快车,经过适地化改造、研发出的小农机轻便灵巧,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问题。”

  不只耕种,在育秧、烘干、脱粒等环节,小农机也发挥着大作用。葛可为说,过去人工育秧,秧苗分布疏密不均、发育先后不一,一亩秧田供应约15亩大田的秧苗。采用机械化育秧,秧苗分布均匀、生长一致,一亩机育秧田能供近20亩大田的秧苗,有效节省了育秧田面积,提高了耕地利用率。

  “山地用上小农机,乡亲们既省时省力,又增产增收。”葛可为介绍,目前合作社已购买各类小农机70多台(套),为周边10个村的500多户小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

  双峰县共有55.5万亩水田。截至去年底,全县一季稻、双季稻播种面积合计达到99.81万亩,稻谷总产量44.92万吨,实现稳中有增;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82%,同比增长2.3%。

  农机企业负责人刘若桥——

  “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面临什么难题,产品就着力解决什么难题”

  第二天,葛可为如约来给曾广德耕田。

  “老葛,又换新机器啦?这新机器好在哪?”曾广德发现,葛可为今年驾驶的旋耕机和往年不一样:以前是轮胎式的,现在是履带式的。

  “好处多着呢!”葛可为钻进驾驶室,拨动身旁的操作杆,旋耕机随即在秧田里平稳穿梭,前行、转弯、调头,犁深、耙细、抚平……不一会儿,两亩多水田便翻耕完毕。

  前些年,葛可为购买了几台轮胎式大型旋耕机用于平整土地。可是几年下来,耕作土层一年比一年软。一次,旋耕机开进一块水田,转了两圈就陷进泥里,足足有一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