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电池做“体检”(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系主任王家钧被大家称作“电池医生”。多年来,他致力于管理和改善电池健康状态的研究,把科研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看来,跌倒多少次都没有关系,通过不懈奋斗,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终会迎刃而解。
口袋里的手机、马路上的汽车、太空中的空间站……电池无处不在。
“我们的研究,能让各类电池更加安全、寿命更长、容量更大。”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池实验室内,成排的充放电仪闪烁着指示灯,早上8点不到,王家钧已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说起研究,他的言语间透着严谨。
80后王家钧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系主任、特种化学电源所副所长,曾获“中国电化学青年奖”等荣誉,迄今已在国际高影响力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他在国内率先将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应用于电池研究,实现对电池的“把脉治病”,管理和改善电池的健康状态,因此也被大家称作“电池医生”。
“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小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想创造价值,带来改变,做了不起的事。”王家钧从小酷爱阅读名人传记,“能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能看清个体和时代的关系。”
1997年,17岁的王家钧不顾父母反对,决定报考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系——在祖国寒冷的东北角,学习当时称得上“冷门”的专业。
“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工业发展离不开化学。”王家钧认为,道路选择无需在乎一时“冷热”,而应关注行业的长远发展,“当时,哪能想到电化学专业如今会这样火爆?”
2001年,王家钧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化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他又出国深造,研究同步辐射多维成像技术,“简单说,就是为电池做‘CT’,检查身体、治疗疾病,让它更‘健康强壮’。”
这项研究需要结合物理学理论及方法,王家钧便“从零开始”跨学科自学,再结合自身化学背景,边学边试。9年时间,王家钧的科研水平快速提高。
2017年,一次回国交流让他深感回国时机来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火爆,企业和平台骤增,技术迅速升级换代。电化学储能技术是战略性技术,各国都在加紧布局,我觉得回国既能做出贡献,也有更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回国后,王家钧结合国家需求,将研究进一步聚焦于“电源健康状态诊断及延寿技术”“高可靠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等领域。“现在看,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在王家钧看来,心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小事”,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行稳致远,收获累累硕果。
“跌倒无数次都没关系,但一定要思考总结”
“这可是新一代电动车、无人机和机器人的电池原型。”聊起电池,王家钧格外兴奋。实验室内充放电仪的夹片上,各式电池让人眼花缭乱:锡纸般轻薄的、纽扣般精巧的……
在这片“电池森林”里,王家钧时常工作至晚上。不仅如此,为了方便24小时监护实验,他曾连续半个月睡在实验室楼下的车里……然而起初,王家钧的实验却屡遭失败。
“刚起步时,就像在山洞里做手术。”王家钧坦言,不少技术是“从无到有”,从研究路径到检测手段,都没有“现成的路”,而是要步步摸索。失败的设计方案摞成小山,损耗的电池套壳装满几箱,看着屏幕上一次次不完美的数字,王家钧并不气馁。
“跌倒无数次都没关系,但一定要思考总结,发现问题,再爬起来继续走。”5年间,王家钧团队不仅全面解析了高性能锂电池性能衰减机制,完成了固态电解质代替易燃的液态电解液的全固态电池研制,还在国内率先建立起新型智能状态诊断和寿命阈值防误判技术,将锂离子电池寿命智能预测精度从不足80%提升至96%,让电池更加智慧、更加安全。
“成果要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要交流更新。”如今,王家钧团队已经为全国数十家行业龙头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