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优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18 09:36:07
浏览

此外,金融管理部门持续丰富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出台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三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民航应急贷款,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支持重点领域。

总的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同时建立了“金融机构独立放贷、台账管理,人民银行事后报销、总量限额,相关部门明确用途、随机抽查”的工作机制,联通了金融机构贷款和央行再贷款“两本账”,通过提供低成本再贷款或激励资金的方式设立激励相容机制,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重视稳总量优结构

展望未来,信贷增长将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

随着城镇化进程边际趋缓和房地产向长周期趋势演变,过去量级较大的基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需求减弱,而普惠小微、高技术制造业等贷款体量仍相对较小,加上直接融资呈上升趋势,信贷增速在新旧动能转换和融资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回落,但这是适配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反映,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基本匹配。

“为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离不开信贷结构的优化与金融服务的升级,未来信贷投放需把握好传统驱动力和新兴结构性潜能间的关系,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并为新兴增长点的培育争取时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此过程中,要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的“聚焦重点、有进有退”实现正向激励和精准滴灌,并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同发力满足微观主体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高技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新动能提供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信贷增速长期可能有所回落,但金融总体支持力度不减。

从中长期看,绿色投资、“两新一重”等新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信贷增长提供支撑,加上信贷资源继续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金融对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的支持质量和适配性将稳步提升。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我国绿色转型投资需求将超100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新基建投资额预计超10万亿元,未来一段时间二者年均投资合计可能达5万亿元。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把握好传统驱动力和新兴结构性潜能间的关系,“破立并举、慢破快立”,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为新兴增长点的培育争取时间;另一方面,要抓紧有利时间窗口“立”,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入实体经济转型重点领域,挖掘绿色投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高技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结构性潜能,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