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深度观察·走进市场探冷暖③)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24 06:49:06
浏览

  创新创业催生了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是稳经济稳就业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冲击之下,初创企业境遇怎样,如何挺过危机?

  前不久,记者调研走访了北京首科创融科技孵化器。这栋26层的高楼里,汇聚着30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团队。他们中有的已沉浮10余载,逐渐在行业立住脚跟;有的在连续创业后,终于找准扎根方向;还有的清一色90后,在创客大赛中脱颖而出受到投资者青睐。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些初创企业,从他们的成长之路中找寻化危为机的方法路径,感悟创新创业的汩汩活力。

  一场蜕变

  应对挑战、主动求变,有些企业优化管理,有些企业专注研发

  在湖北钟祥最西侧的山地上,75台高耸的风机正迎风转动。通过精准勘探、精心选址,这座山地风电场每年等效利用小时数超过2200小时,可节约标准煤11万余吨。

  “项目历时3年多,终于顺利并网发电。”作为勘察设计方,北京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晨长舒一口气。

  新能源发电设计是一门现场功夫,从勘测定址再到道路选线,需要工程师反复进场工作。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受阻,项目陷入停滞。“工程不能如期推进,就意味着成本增加。”陈晨回忆,最难的时候,公司一度入不敷出。

  危急之际,陈晨决定转变打法。“订单还在,变的只是交付节奏。”找到痛点之后,陈晨着手优化团队配置——将过去所有人手一跟到底的模式,转变为按项目分阶段配置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处在前期竞标阶段的项目较多,选配更高水平的工程师跟进,后期落地实施的项目较少,主要采用“老帮青”的人才结构。

  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乾华科技闯过困境的关键一招。“不仅缓解了短期成本压力,还有利于长期人才培养。”陈晨说,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合同额已超1000万元,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

  与乾华科技的主动求变不同,一些初创企业选择暂时蛰伏、以退为进。

  “受疫情影响,市场遇冷,订单骤降。”创业没多久,主打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北京华源技术便感受到一股“寒意”,新的订单进不来,手头订单难以交付,公司现金流遭遇巨大挑战。

  市场一时打不开,但决不能“躺平”。连续创业多年,公司创始人周毅喆当机立断,将发力重点由市场推广转向技术研发。“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在吃老本。”周毅喆解释,受限于资金不足,团队无法扩大,就十几杆“老枪”咬牙坚持,昼夜埋头搞研发。

  “地动”物联网平台、“浑天”知识图谱构建平台……随着几个核心智能平台相继研发成功,市场逐渐迎来起色。周毅喆说,今年上半年,订单已接近1000万元,预计下半年还会新增3000万元左右的订单,届时将极大缓解公司的现金流困境。

  研发加速也是觅机科技的难题破解之法。看准了智能伴读护眼灯在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2019年初,90后叶群松从外企离职创立觅机科技,主攻智能护眼灯中的人工智能模组。

  “疫情使下游客户销量下降,我们的订单量也随之减少。”技术出身的叶群松一边四处发展潜在客户,一边集中力量研发新品。在他看来,只有产品过硬,才能为市场销售提供足够的“弹药”,争取到更多的订单。

  “如今,我们的产品模组不仅尺寸小了近一半,成本降低80%,还实现了从绘本翻读到指读的功能升级。”叶群松告诉记者,目前客户反馈积极,预计全年订单额将突破5000万元,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0%。

  一种呵护

  雪中送炭、互助共生,孵化器多措并举助企业降成本、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