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大文章(人民政协新实践)(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9-08 10:00:07
浏览

  在这次座谈会上,委员们认为,运河“河长制”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制度,在大运河沿线各个省市地区,“河长制”已实现全面覆盖。“大运河各级河道河长要有名有实、责任到位,形成‘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佳义说,“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分地域、分阶段、分标准实现有水、通水、通航。”

  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唤醒大运河文化记忆

  “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高高燃灯塔呀,是条大桅杆……开船喽。”今年6月24日,位于京冀交界处的北运河杨洼船闸现场,一曲“运河号子”拉开了京杭大运河京冀游船通航仪式的序幕,标志着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

  大运河沿线有8省市,包含多处遗址、古镇及文化遗产项目,这样庞大体量的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整体性、抢救性、预防性保护。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全国政协委员们一直在奔走呼吁。

  2017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结束后不久,全国政协从审查立案的4156件提案中,经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41个重点督办提案题目。其中,“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被确定为14个以调研形式督办的重点提案之一。2018年9月起,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曾3次组织到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大运河遗址、古镇及文化遗产项目深入调研,并通过双周协商座谈会、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多种方式,为做好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建议。

  调研中,专家、委员们发现,由于历史以及其他原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存在保护力度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开发建设盲目过度、同质化明显等问题。在随后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12位委员、专家学者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作出集中反映,98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踊跃发言,并提出意见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作出现场回应。

  ——针对运河文旅融合影响力不够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表示,将深化重大工程的研究和实施、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实施一批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加强标准的谋划和制定。

  ——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没有形成完善、规范、准确的数据库问题,国家文物局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会考虑将大运河整个沿线文物数据的收集、整理,切切实实纳入工作日程上来。

  ——针对大运河沿线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负责同志表示,将统筹加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特别是在大运河沿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设、沿线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等方面持续推进。

  2020年9月11日,全国政协围绕“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会议专门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介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力有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落实情况,帮助委员知情明政,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

  让人民群众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涉及城乡建设、水利交通、生态环境、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归根结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大运河还给人民。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一些运河沿线的古镇古村在规划建设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存在重“物”轻“人”、功能业态重“客”轻“主”、文化挖掘重“硬”轻“软”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