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新农村:古栗树的新生机(2)
“没想到从小吃到大的栗子能成为自己的职业。”1999年出生的徐志伟说,他原本要去离家七八十公里的公司上班,现在工作就在家门口,收入也不低,每天都能陪伴家里老人。
“栗花可以驱蚊,栗蓬可当肥料……”李思鹏对前来参观的客户介绍,“老一辈心中,板栗是心里永远放不下的营生。我们还将依靠板栗生活,只是以新的方式。”
“老栗树”的故事是怀柔板栗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眼下,渤海镇不少民宿都推出了板栗宴,板栗烧肉、栗子面窝头等特色美食备受青睐;青年设计师深挖栗蓬和栗壳染色的价值,开办植物染色艺术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实现传统种植业和现代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全镇现有栗树约260万株,涉及5000多家农户,这些年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用技术和渠道优势提高栗农收入,形成良性发展趋势。”杨兴财说。
明清板栗园内,“年龄”最长的一棵古栗树已经904岁,布满沟壑的树干道出它的岁月沧桑。抬头仰望,它依旧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向人们展示着未曾改变的勃勃生机。(参与采写:田晨旭、李春宇)
(责编:王震、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