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0-20 09:02:07
浏览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能源是重要保障。十年来,我国能源生产以年均约2.4%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6%的增长,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我国构建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保障供应的能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发电装机达到24.7亿千瓦;建成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33条,西电东送规模接近3亿千瓦;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形成,管网规模超过18万公里。

  绿色低碳的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了近3倍,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新型能源基础设施蓬勃发展。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智能电网加快建设,2021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超过90%;智能化煤矿建设加速,已建成800余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新型储能多元化快速发展,规模超过400万千瓦。

  “总的来看,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较“十三五”增长20%以上,将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劲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是对我们电力人的鞭策和激励。”作为行业一线的技术工人,华能汕头海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部主任助理兼热控专工纪洁虹代表参与过电厂的节能优化改造、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当前,广东省汕头市正加快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我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与同事一道,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断努力。”纪洁虹说。

  农村生活奔向现代化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民群众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农村供水工程投资4667亿元,解决了2.8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了3.4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特别是,我国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妥善解决了975万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和120万农村人口苦咸水改水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较2012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供水工程827万处,可服务供水人口达9亿人。许多地方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从劣质水到优质水的重大进步。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五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冬勤代表感受到了农村居民饮水的重大进步,“我们区近年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供水站、新修水厂构筑物、新增消毒设备和配套管网,彻底解决了万东镇五和村等7个原国家级贫困村6000多人的饮水难题,如今,村里完全实现了供水入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周冬勤说,村民们日子更有盼头,发展生产的信心更足了,“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使农村的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特殊的水情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