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成果为更多人所及所享(国际社会看中国这十年)(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0-22 10:20:06
浏览

  中国的菌草技术传播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草”“幸福草”。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表示,菌草为中非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将有力促进减贫就业,增强食品安全,提高人民收入。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说,得益于中国的大力支持,包括津巴布韦在内的非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获得了防护效果好且能够负担得起的疫苗。

  中国高铁凭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为中国新的“外交名片”“形象代表”。如今,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和装备足迹遍布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助力互联互通,惠及当地民生。曾体验乘坐了中国高铁的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表示,未来会在世界更多地方看到中国建造的列车线路和高铁……

  “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深化与中国的科技交流,引进更多中国创新科技产品,将大大提升这些国家的科技水平。

  坚持开放交流

  扩大国际合作

  参与中共二十大报告对外翻译润稿工作的老挝文专家彭岱·嘉伦苏,从电视上收看了最近一次的“太空授课”,航天员与孩子们互动的场面令他难忘。他说,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晚、进步快,如今已处于世界前列,并且致力于不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表示:“开放合作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动力。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当前,中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11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启动5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开展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的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已与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洲航天局等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目前,已有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表示,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在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中国和智利联合开展天文观测活动,有助于实现昼夜不间断观测以及观测成果的交流整合与互补。

  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中国承担的核心重大部件“PF6线圈”已成功完成吊装,这是ITER超导磁体中已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制造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

  2022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科技创新论坛通过联合声明,中拉各方将充分利用互补优势,继续通过更加深入、广泛、包容的科技创新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西班牙《理性报》撰文称,近年来,西中两国科技合作不断推进,为双方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发展,积极扩大与世界各国高技术企业的合作。各国企业通过经验交流和互补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哲学与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路易斯·保利诺认为,从工业到农业,从国际大科学计划到药物和疫苗联合研究,中国国际科技合作阔步向前。中国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有助于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