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守护大美湿地(美丽中国)(2)
“最初这片都是肥水养鱼,现在基本都成了清水种海菜花。”右所镇松曲村村民李文全告诉记者,为了种好海菜花,右所镇不少群众改变了过去大水大肥的种植方式,减少了洱海流域入湖污染物排放。经过持续治理,洱海已连续两年水质评价为优。
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修复,全省认定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31处、一般湿地1246处;划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7处、湿地公园19处、湿地保护小区177处,初步形成以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一般湿地和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分级分类体系。
同时,云南林草部门印发《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云南省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十三五”以来,云南累计争取国家湿地保护资金7.05亿元,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6.56万亩,保护修复湿地面积40余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了18.87个百分点,达57.77%。以水禽(尤其是越冬鸟类)为主的动物栖息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莼菜、野菱、海菜花等重点保护植物和云南特有植物分布范围逐年扩大,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成效明显。
完善制度建设,湿地保护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
呦呦麋鹿鸣,白鹭引伴来;袅袅黄海风,滩涂极目红。10月中旬,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境内的黄海湿地深处秋色绚烂。
这里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有江苏盐城湿地珍禽、江苏大丰麋鹿两处国际重要湿地。近年来,大丰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自然湿地修复,对2万亩区域实施退渔还湿,在3200亩区域开展生境提升模式探索,多措并举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
经过持续加强自然生态保护,这里的湿地生态系统日趋完善。湿地珍禽、麋鹿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有效保护和管理,目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140余种,珍稀鸟类的栖息数量比上世纪80年代中期增加了数十倍,麋鹿总数突破7000头。
记者从江苏省林业局获悉: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全省湿地保有量282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195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87万公顷。全省各地依法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并卓有成效,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全省已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省级重要湿地63处,已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75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8处),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1.9%。
据介绍,2017年1月,《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施行,并相继出台湿地名录管理、湿地征收占用、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湿地生态监测、小微湿地建设等制度或行业规范,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同时,江苏还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持续开展长江、太湖、洪泽湖、滨海等重要湿地修复治理,全省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2日 13 版)
(责编:崔元苑、李楠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