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度追求卓越(3)
“近5年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均超过20%。”苏锦智告诉记者,“‘十三五’以来我们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200余万元,建设了创新平台,与高校紧密合作,产学研合作能力显著增强。”
在如今的包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一个日益现代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正在形成——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实现批量化使用、50吨级纯电动矿用车正式交付使用、4×2纯电动无人驾驶平板运输车定位精度达厘米级,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装备产品不断涌现。
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的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里,厂区干净整洁、厂房排列有序、精馏塔巍峨耸立,一个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正在加紧生产。主控室内,45名主控人员正调整设备的装置参数。
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中华说,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料,曾几何时,中国高品质晶硅严重依赖进口。袁中华带领团队先后5次调整技术路线,为实现高纯晶硅的中国制造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包头形成了集科技、人才、金融及其他要素保障于一体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已实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装备行业8大门类全覆盖。
(贾婷婷参与采写)
小卫星有大创新
本报记者 何欣禹
今年8月10日,16颗“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创下了单次发射“吉林一号”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至此,“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70颗。这也意味着,它的数据获取和信息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
2015年,坐落于吉林省长春新区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这颗卫星重420千克,成本8000万元。
对于长光卫星来说,要想实现持续发展,需要降低成本,研发出低重量、低功耗、高指标的卫星。长光卫星的技术人员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科技攻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卫星单体重量已大幅下降。”长光卫星副总经理王栋介绍,卫星的重量降低,运载成本也随之减少。过去发射一颗星的费用,如今可以发射10颗星。“减重”后的卫星并不降质,分辨率始终保持在高水平。
长春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7个国家级新区,从一开始就把创新作为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们创新创业的干劲更足了!”王栋说。
(责编:崔元苑、李楠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