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辆漂亮的火星车(逐梦·十年奋进路)(6)
副主任设计师张旺军建议,安装框用聚酰亚胺材料,变形相同,重量更轻。他们赶紧去寻找直径不小于650毫米的聚酰亚胺板材,但国内没有这种产品。正在着急时,合作伙伴中上海一个研究所伸出援手,经过3个月奋战,终于拿出聚酰亚胺板材。
集热窗由安装框和膜支撑结构两部分组成:前者用于固定膜,并维持膜的形状;后者保证在各种工况下,膜保持上凸状态。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仅有50微米,要张扩成直径550毫米的透明窗户,还得经受发射时内外近1000帕压强的压差作用和进入火星大气层时的大气压力作用,又是一道难题!
向艳超对张旺军说:“该施展你机械设计的专长了。”
张旺军不知用了什么“魔法”,仅用两根十字交叉的钢丝,便稳稳地撑起了那张薄薄的透明膜,透过薄膜能清晰看到璀璨的星空。
最终,两个集热窗的重量从开始的14.8千克,减少到了1千克。
带“火”字的车标
中国第一辆火星车诞生了!
这个小精灵长得有些像神话传说中的哪吒:虎头虎脑,两只眼睛滴溜溜转,一副翅膀呼扇呼扇的,脚下还蹬着六只“风火轮”呢!
大家围在四周,指指点点,说不够,乐不够。
贾阳笑了:“行,还真像一辆火星车!”
孙泽洲幽了一默:“不像火星车,你想让它像高铁上的售货车?”
张荣桥感慨道:“这是中国人自己做的第一辆火星车!”
在火星车的桅杆顶部,有一个醒目的红色方框图形车标。仔细一看,是个篆文“火”字。这个充满中国元素的“火”字,寄托着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对火星的憧憬,也与后来出炉的“祝融”名字完美契合。
这枚车标还有一段故事:
火星车研制出来了,它的桅杆上面有三台相机,还安装了气象测量、磁场测量等设备。为保证相机在寒冷的火星夜晚不被冻坏,设计师为它包裹了隔热罩和镀铝膜;为了不遮挡相机的视场,罩子的正面开了三个圆孔。远远望去,火星车最明显的地方,是桅杆顶端一块A4纸大小的白色平面,上面有三个相机的光孔。
陈百超一看,自言自语:“桅杆的头部有些空,不够漂亮。”
贾阳仔细地端详着:“大家看能不能再美化一下。”
有人提议在桅杆顶端画上一个中国结,既喜庆,又有中国元素。马上有人提出异议,把中国结放在火星车“额头”上,不太协调。
“挂盏红灯笼呢?”
“人家会以为咱们的火星车娶媳妇呢!”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用中国传统书法“火”字,既有装饰性,又有中国文化特征。
专业的事情应该让专业人士去做。贾阳马上给自己的一位沙画家朋友发了条信息,说他们研制的火星车需要装饰一下,想请他用毛笔写个“火”字,把火星车打扮得更漂亮一些。
那位沙画家觉得能给火星车做点事情,机会难得。他找来古往今来用金文、篆、隶、草、楷书写的“火”字,一一比照,发现一枚古代官印“桓术火仓之记”中“火”字的造型,别有韵味。他将书法与篆刻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刻了一枚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征的印章,获得专家们一致认可。
中国第一辆火星车,一飞冲天,穿云破雾,奔赴火星……
1921.5米——从2021年5月22日踏上火星,至2022年5月18日进入冬季休眠模式,祝融号在火星前行的这段距离,是中国在火星上大踏步前进的1921.5米。
这1921.5米何止是距离,它展现的是中国人的逐梦之路、信念之旅!
蔡华伟制图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2日 20 版)
(责编:袁勃、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