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04 09:19:06
浏览

“看到两根大烟囱,就知道到上海了。”

曾几何时,老的杨树浦发电厂两根烟囱,是杨浦滨江的标志性建筑,这一发电厂也一度是上海地区供电的“主力军”。长三角地区的居民,坐着小船,晃晃悠悠地通过这里,来沪求学或上班。

这里曾诞生了自来水厂、发电厂、煤气厂等中国民族工业十余个第一,15.5公里的杨浦滨江岸线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伴随城市功能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曾经辉煌变成斑斑遗迹。如今,通过主动转型和跨前布局,一个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临江不见江”成为历史,最好的江景还给了市民。

十年来,新华社记者多次探访杨浦滨江,持续感知一条江的沧桑变迁。近日,记者再访杨浦滨江,数十栋老工业建筑变身为博物馆、咖啡厅、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创造出更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一起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工业遗存“串珠成链”

“杨浦滨江原来只有厂房和仓库,没有一户普通人家。”在杨浦滨江生活了大半辈子、“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见证了杨浦滨江的大变迁。

十年来,滨江变美了。黄宝妹工作过的国棉十七厂,成了游人如织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她曾每天上下班走过的杨树浦路,变成畅通无阻的开阔大道。

这里曾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伴随产业转型升级,不少老工业遗存“退休”,沿江密布的码头、厂房、仓库,成为附近居民亲水的障碍。

2013年底,上海做出了开发杨浦滨江生态岸线的决定,一条“生活秀带”就此展开。百年的明华糖仓,变身集会议和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曾经的祥泰木行,成为了如今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曾经被誉为“远东最大制皂厂”的生产原址,变身“皂梦空间”白七咖啡馆;建于1913年的杨树浦发电厂,如今成为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数十幢工业遗存被别具匠心地被保留下来,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

2019年,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由此,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全部打通。2020年9月,杨浦滨江区域以其丰厚的文脉资源,及其在改造建设中恰当的保护利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江岸的最好空间还给百姓。作为投身改造工程十余年的建设者,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亮见证了这一巨变。“滨江变‘新’了。”钱亮说,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先后把杨浦滨江的百年厂房作为时尚大秀和全球首发地,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全国全民体能大赛等群众活动在这里上演。

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更新变迁轨迹中的印记,是政府部门一直思考的课题。“对老建筑保护利用分为‘有形的记忆’和‘无形的记忆’,有形的把历史建筑和遗存的原样保留,无形的是工业元素提炼并融入公共空间的肌理和细节中,让人们感受到记忆和乡愁、匠心和传承。”上海市杨浦区文旅局局长钱彬说。

“人民建议”全区开花

5.5公里连续不间断的滨水空间改造并非纸面“想象”,不少都来自市民的“金点子”。

“我曾是一名上海制皂厂的老员工,对制皂厂的排污区很熟悉,但记忆中这里总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听说这里要改造了,能不能既保留历史,又让这片区域充满香气?”滨江建设者收到了这样一份建议。

正是在这一启发下,“皂梦空间”计划启动了,一家名为“白七”的咖啡厅取代了制皂厂的排污区。咖啡的香气中,可以浏览制皂的历史,品尝肥皂造型的蛋糕,还能动手自己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手工皂,咖啡厅的“白”“七”合并起来就是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