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权威论坛)
本届进博会新设“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
本报记者 王 迪摄
11月7日,进博会乐高展台吸引参观者前来体验。
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11月6日,在首次参展的德国科德宝集团展位上,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展品性能和技术。
本报记者 韩 硕摄
11月7日,食品与农产品展区,哈萨克斯坦展台工作人员向零售商介绍天然果脯。
本报记者 曲 颂摄
进博会举办场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景。
本报记者 王 迪摄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自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展会质量持续提高,国际影响更加广泛。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米夏埃尔·舒曼(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协会主席)
孙成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
陈黎明(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
顾学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金贤哲(韩国贸易协会国际合作本部长)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埃利亚斯·姆彭德拉(赞比亚—中国商业友好协会副主席)
桑百川(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陈丽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越办越好。具体而言,这些年来进博会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成果?
顾学明:进博会真正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已经成为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重要窗口,成为联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全球共享的综合开放平台。同时,进博会致力于搭建数字贸易平台促进经贸发展,积极贡献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对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
米夏埃尔·舒曼:进博会专注于进口,希望将全球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带到中国市场,这是中国的一大创举。今年有28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足以证明进博会得到国际认可。
孙成海:进博会已成为全球新品的首发地、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此外,作为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虹桥论坛以“全球开放”为核心主题,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2》和世界开放指数,围绕全球经济治理、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重大前沿议题,邀请全球政商学界嘉宾展开高端对话讨论,发出响亮的“虹桥声音”。
金贤哲:中国在进博会期间发布许多重要经贸政策并付诸实施。中方此前在进博会上提出建设开放新高地,此后便陆续出台并进一步完善了货物和服务贸易相关促进措施。由此可见,进博会不只是一个博览会,更具有为世界经济提供中国方案和贡献中国力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