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17 08:41:06
浏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持续优化,基本完成在国际金融中心和亚太地区等成熟市场的布局,更多向非洲、南美、东欧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延伸,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成为首选区域。

  截至2021年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数量从2012年底的1000余家增长至近1300家,覆盖范围从2012年的42个国家和地区增至62个,其中包括4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形成了遍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

  今年8月份,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峰会上曾建议:一方面要创新产品服务,加快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提供集成信贷、投行、保险、租赁、信托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共赢,搭建跨境经贸合作桥梁。中国银行已借助“中银e企赢”全球服务生态系统举办了96场活动,为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家企业提供融资和撮合服务。此外,要守牢风险底线,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帮助客户及时识别规避信用、汇率等各类风险,助力民营企业行稳致远。

  2020年5月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思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极大促进了大湾区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据王思东介绍,中国太平总部在香港,总部和9家主要子公司以及172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大湾区,2021年大湾区的保费占集团总保费收入的23%。围绕服务大湾区建设,中国太平创新保险产品,促进大湾区居民互联互通和港澳民生保障;推出港珠澳大桥跨境车辆保险,建立了粤港澳三地通保通赔的机制,实现三地保单、一地购买;推出大湾区的专属重疾保险,还有跨境医疗保险,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保险服务;与澳门特区政府合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为澳门的中小企业提供巨灾保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依托再保险专业优势,中再集团近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保险机制的顶层设计,分别在中国、新加坡、英国牵头同业机构组建了三个“一带一路”保险再保险行业性组织,构建以北京为重心、三个国际金融中心“鼎足而立”的保障格局。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成员公司累计为164个国家和地区的6600项次中国海外利益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合计保障境外资产总规模逾2.1万亿元。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挑战。为缓解海外人员传统保险产品责任单一、保障不足等保障盲点,中再集团推动开发“海外人员医疗健康保障项目”,并会同政府及多家研究机构,在行业内率先开发集疾病防控、健康管理及救援服务于一体的线上服务平台——“再·医”平台,提供健康风险预防、紧急医疗救援等多项综合服务;首创“国人国医”海外保险保障方案,服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12省份卫健委,为中国在21个国家地区近40%的援外医疗队员给予专业保障。

  外资吸引力持续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021年底,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的股权,转让给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中德安联人寿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