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如何“游”回百姓餐桌(一线调研)(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22 07:06:06
浏览

  除了恢复种群数量,在选育提升品种方面,人们也有了新的思路。在富发水产公司做研发的博士后柯巧珍指着一组新装置告诉记者,大黄鱼喜欢逆水游动,这个设备能用泵来控制水流,模仿外海环境,相当于鱼的“跑步机”,可同时对大批量的鱼苗进行游泳能力与行为学监测,遴选适宜在深海生长、具有强抗病机能的好苗子。

  “宁德的实践说明,保护种质资源是发展产业的基础。”身兼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秘书的翁华松说。

  清海行动

  依法用海、持证用海观念深入人心

  好苗还要好水养。为了海水清清,宁德也进行了一场海上革新。

  宁德市下辖的蕉城、福安、霞浦和福鼎,共有1046公里海岸线。前些年,各品类的水产养殖掀起阵阵热潮。粗放养殖和无序扩张,产生了大量海漂垃圾,水质变差,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必须强力整治!宁德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7月开始全面开展海面综合整治和养殖业转型升级。至今,共清退及升级改造旧式渔排142.73万口,清理海漂垃圾10.6万吨、泡沫浮球538万个。

  宁德整治海洋养殖乱象成效显著,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整治办主任阮璟深有感触。

  “之前的执法,主要是单一部门推动,无法形成合力。面对一些违规养殖户时,力量不足。”阮璟说,这一次,市里将过去渔业部门“一条线”推动变为“一张网”统筹推进。比如,蕉城区集合各乡镇各部门人员,采取“拉网式、全覆盖、每日清”的方法进行作业。

  两年以后,沿海面貌有了根本性变化,海上养殖新秩序得以建立。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陈洪清介绍,之前,海域使用权属不明确,“谁占有谁使用”。“清海”之后,全市海域重新划分为禁养区、养殖区和限养区,严格按网格化管理,从体制上解决了“哪里可以养、养什么、养多少、怎么养”的问题,至今,全市核发养殖证超过1万本,上面清楚列明准养的经纬度、面积。

  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我们采取群众改建、政府补贴的方法,引导网箱‘小改大’和‘大改深’,已建深水大网箱3450口,布局更科学合理,预留了宽阔的航道和间隔,确保水流交换通畅。”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调研员黄少元介绍,全市现有生态网箱44万口,为此,省、市、县各级已累计投入45亿多元。

  改造前,一口旧式网箱深4米、长宽各4米。现在新式的每口深12米,长宽各26米,箱体下面还有很深的海水,鱼儿栖息在活水中。“我原来有600口小网箱,后来全部换掉,都用上新型环保塑胶渔排,一年下来收入接近翻倍。”霞浦县七星村养殖户黄宗容说。

  “海上养殖改革有破有立,但后来大家发现,改革后自身利益更有保障,规划养殖好处更多,抵触情绪也就没有了。如今,依法用海、持证用海的观念深入人心。”黄少元说。

  “清海”更给力,发展有惊喜。虽然总体养殖面积减了,但大黄鱼等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双双提升。不仅如此,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的中华白海豚,在销声匿迹20多年后,最近频繁出现在闽东海域。

  智慧养殖

  科技手段经营“海上牧场”

  在三都澳白基湾海域,记者看到了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深水抗风浪塑胶养殖平台。84口大网箱,每口一亩见方,9栋红顶房屋点缀四周,栈道相连,构成一幅美丽的“海上牧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