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川何以变成米粮川(一线调研)(4)
“上游来水有峰谷,可作物生长等不及,错过灌溉窗口期,产量势必受影响。”沈长松说,川区耕地用水高峰虽然集中在7、8月份,与供水高峰重合,但春灌、秋灌期间却因例行检修存在断供期。而且,随着地区种植结构不断丰富,玉米、油葵、西瓜等作物的生长期均有差别,多重因素导致供水期和需水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时间错配。
如何破解水资源分布时间不均衡?跟随沈长松,记者来到位于永泰川片区中心地带的永泰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中,库容122万立方米的调蓄水库惹人注目,微风拂过,碧波荡漾。“办法就在这里嘞!”沈长松告诉记者,水库在来水高峰期蓄水、用水高峰期放水,调峰补枯,实现水资源跨时间使用。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永泰川片区蓄水能力已达到170万立方米。
“水库底下水位低、砂砾石多,一旦渗漏,库存水量将快速流失。”同行的曾永先补充说,为做好防渗工作,水库建设过程中,边坡自上而下采用现浇混凝土整体板护砌,板下设5厘米厚的砂浆垫层,同时铺设复合土工膜和30厘米厚的细砂垫层。库底同样4层防护,且进一步铺塑防渗。
记者了解到,根据景泰县规划,寺滩乡、喜泉镇等10个乡镇拟建设3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对水库调蓄的要求也将同步提高。综合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沈长松建议新建若干蓄水调蓄设施,“库容总量最好能达到1000万立方米以上。”
用 水
滴灌设施有效节水,盘活土地助农增收
“瞧瞧!粒大籽饱,出油率高着呢。”今年,马继军种了800亩油葵,全部滴灌种植。
“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外出打拼20年,老马卖过小吃、开过宾馆,一天到晚忙得脚打后脑勺,一年到头回不了几趟家,心里一直盘算着,什么时候有机会返乡找点事做。
2019年底,听说灌溉引水工程开建的消息,马继军带着积蓄回村,响应政府号召,加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列。如今,田成方、渠相连,滴灌设施将水直接送达作物根系,“还是水肥一体、省时省力。”马继军介绍,他流转的2000多亩土地现在全都种上了农作物。
以盘活永泰川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开发效能为切入点,寺滩乡实施“先流转后整理、企业提前介入”的土地整理模式。寺滩乡党委书记俞成介绍,政府和村集体牵线搭桥,先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提前介入项目的前期设计环节,确保土地整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针对土地“到册到户”分配过程中,因不同地块的远近、肥力等差异引发的矛盾纠纷,寺滩乡推行“只到册不到户”的举措,保护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同时,避免因土地分配产生的各种矛盾。“企业也放心与农户签订长期流转合同,双方权益都有保障。”俞成说,目前,川区已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滴灌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作为永泰川最大的龙头企业负责人,王卿朝算了一笔用水账:大水漫灌,每亩地每年需水500多立方米,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同样的水量,能灌溉两亩多地,节水一半以上,化肥使用量则下降45%。“用水效率的提升,不仅减轻了成本压力,还拓宽了作物种植的选择余地,亩均产出更高的麒麟西瓜有机会大面积推广。”王卿朝说。
如果说引水工程开辟了水源,滴灌、防渗技术则节约了水流。根据《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项目建成后拟年供水量3000万立方米,考虑9%的水损,年实际设计供水量按照2730万立方米测算,“也就是水资源利用率91%。”张志荣说,实际利用率却达到了92%以上,“可不要小看这多出来的1%,省下的水量又能多浇灌1300多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