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生云间丰收满家园(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图①:秋末冬初,上堡梯田放水浸田,直至第二年插秧。
崇义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②:上堡梯田里,稻田鱼游来游去。
本报记者 朱 磊摄
图③:上堡梯田依山蜿蜒、层层叠叠。
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图④:上堡梯田里用于取水灌溉的水车。
本报记者 朱 磊摄
图⑤:俯瞰上堡梯田。
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历史悠久,开发起源于先秦时期,兴起于秦汉时期,成熟于宋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已经延续了2200多年。
“竹林能蓄水,水能润田地,田地可产粮。”上堡梯田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山顶森林茂盛,涵养水源;溪水顺山而下,节省人力;梯田沿山体布置,保持水土。完善的灌排体系形成了山养林、林蓄水、水润田、田保土的良性循环。不久前,上堡梯田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上堡梯田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的第二个世界遗产称号。
走进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如同走进一幅多彩的油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蓬勃的绿色,重峦叠嶂,望不到边,拐了不知道多少道弯,突然一转,闯入一片金色的海洋。那是一垄垄梯田稻浪起伏,随着山势直上云端,犹如登天的台阶,让人生出拾级而上的冲动。
秋风与艳阳,恰似大自然的绘笔,在远离城市的上堡梯田,画下了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图景。
追 溯
延续2200多年的生态奇迹
上堡梯田分布在罗霄山脉南段诸广山脉之间,其核心区域位于上堡乡。上堡梯田的开发,最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人依山建房、开山垦田,创造了延续2200多年的生态奇迹。
因山成形,因水而兴。水,是上堡梯田的灵魂。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看到溪水流淌,“上堡,上堡,高山顶上水淼淼。”上堡乡副乡长朱远金吟起了当地民谣。
可是,这梯田的水源在哪?
走进位于上堡乡水南村的上堡梯田核心景区,循着水声,我们一路向上,希望找到水的源头。然而不管如何登攀,也难以找到,徒留耳边的水声潺潺。朱远金走到一块梯田坡面,让我们细细察看,只见泥土中混杂着大小不一的石块,石质似砂岩质地。
朱远金介绍:“有一种看法认为,上堡梯田的山体是花岗岩材质,具有吸水储水的功能,山顶和山坡所截留的雨水,从山腰坡地渗出,形成了天然的地下输排水网络,为梯田提供不竭的水源。”
“客家先辈们尊崇自然法则,修建坡地配水系统,因此,纵使长时间干旱,上堡梯田的沟沟渠渠也难见干涸。”崇义县水利局局长卢鑫平介绍,修建梯田一般是就地取材,均为原始的建筑材料,主要为土壤、竹木、石块等。经过不断的扩建和修缮,现在上堡梯田已达到5万多亩的规模。
基于复杂地形所建设的上堡梯田,是较早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体现:“森林—水系—梯田—村落”山林农业生态体系,由森林子系统、水系子系统、梯田子系统和村落子系统组成,充分展示了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水系的灌溉功能、梯田的水土保持功能、村落的粮食生产功能。
传 承
植入现代科技的古老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