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盘点:这一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4)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2-28 10:56:06
浏览

  此次大会通过了“武汉宣言”和《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执法,为评估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作出努力;开展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自然资产评估和核算;采取湿地保护和修复措施,以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加强全球湿地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等。

  各方团结应对气候变化

  迈出落实《巴黎协定》第一步

  11月6日—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本次大会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的落实和治理等通过了数十项决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这一基金将用于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

  11月11日,中方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部署、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体现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今年是《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之后的第一年,本次大会的主题定为“落实”,强调各方要兑现承诺,这次会议也是在落实《巴黎协定》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有了新蓝图

  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月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敲响手中木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终获通过,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COP15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包含两个阶段会议。第一阶段会议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行;第二阶段会议于2022年12月7日—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

  会议通过了约60项决定,达成了兼具雄心和务实的“框架”,提出要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在全球环境基金(GEF)下设立生物多样性基金,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到2025年每年至少200亿美元,到2030年每年至少300亿美元;历史性地决定建立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惠益分享机制,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等。

  黄润秋说,达成“框架”是本次大会的圆满终点,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激动人心的新起点。未来两年,中国将继续履行好主席国职责,与各缔约方、利益攸关方一道,推动“框架”有效执行,使得到2030年全球生态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如期得以扭转,并“惠及全人类”。

  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发布

  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提升防治水平

  河南汝州历时近一个月围捕“怪鱼”鳄雀鳝、湖北武汉用铲车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引发广泛关注。12月20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了六部门组织制定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包括草地贪夜蛾、鳄雀鳝、加拿大一枝黄花、红火蚁、福寿螺等,共计59种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列入《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