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转型协同降碳减污(产经观察)(2)
关闭发动机,将电缆与岸边的电桩连接,打开“船e行”APP自助扫码接电,船上所有供电设备立即恢复运转,使用完毕自动结账……停靠到长江南京段龙潭水道码头,“中艺泽泰”轮的船长王啸熟练地带着船员,一道为船接上岸电。
说起岸电的好处,在长江上跑船多年的王啸讲得头头是道:靠泊期间用岸电,不需使用船上自带的柴油发动机供电,杜绝了大气污染物排放,还能实现噪声零污染,成本也更低。载重量达710标箱的“中艺泽泰”轮,满装满卸一次,需停靠码头15个小时左右,油费就得600多元,而用岸电,花费不过20多元。“前些年,这艘船进行受电设施改造,一次性投入了20多万元。不过,有关部门出台了补贴政策,降低了企业成本。”王啸说。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大力推动水运业绿色低碳转型,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更是被作为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先后推动出台了港口岸电实行大工业电价并免收容量电费等政策,利用中央财政资金鼓励船舶加快受电设施改造,还协调国家电网对沿长江港口自建岸电设施实施岸电使用综合成本不超过1元/千瓦时的优惠措施。2021年3月起实施的长江保护法要求“具备岸电使用条件的船舶靠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岸电”,进一步加快了岸电在长江沿线省份推广应用的脚步。
“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按照主管部门要求,靠港船舶必须在码头接上岸电后,才能安排装卸作业。”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集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助理潘祥伟告诉记者:2016年,拥有10个泊位的龙潭水道码头在全国内河码头中较早实现了岸电设施全覆盖,只不过有时1个泊位停靠多条船舶时无法同时接电。2021年5月以来,为更好满足靠港船舶需求,公司又分批次实施智慧岸电和岸电增容项目。2022年2月,24套智慧岸电设施全部建成投用。
“如今,龙集公司2310米的码头岸线上,每隔90米就有1套智慧岸电设施。”潘祥伟算了一笔账:以10个码头每年靠泊约1万艘次进行测算,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超过750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250吨。
“从供电设施、供电线路再到配电设施,整个改造先后投入900多万元。”潘祥伟认为,尽管岸电改造不会直接为港口创造经济效益,但能有效提升码头泊位利用率及港口在业界的口碑,形成发展助力。
龙集公司码头的改造提升是长江沿线岸电推广的一个生动案例。据统计,2021年以来,长江沿江11省份已完成1万余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具备岸电使用条件的船舶数量逐步增长,基本实现“应接尽接”。港口岸电使用量持续增加,2022年前11个月使用6890多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8%,大大减少了船舶靠港期间对港区环境的污染。
此外,至2022年底,渤海湾省际客(货)滚装船舶全部具备受电设施,山东省省际客(货)滚装码头全部实现岸电常态化使用,沿海大型内贸干散货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也正有序推进。2020年,全国主要港口五类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达75%,超额完成了50%的目标。
“推广岸电之外,近年来我们还统筹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等发展,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在港航领域的应用。”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助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