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创新“不换频道”:自模仿起家 向创新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29:06
浏览

   杭州12月23日(柴燕菲 钱晨菲)回顾浙江改革开放史,一部创新发展史徐徐铺开。其中,担纲该省民营经济支柱角色的制造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力量,浙江制造由最初的家庭作坊、模仿制造起家,在特定经济环境下依靠环境、人口红利,融合浙江人的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精神赢得先发优势。

  而随着更为充分的市场经济到来,创新开始由精神层面上升为浙江制造的核心驱动力,支撑其逐渐在价值链、创新链中刻画下“浙江高度”。

浙江制造业企业车间。 张煜欢 摄

  模仿起家创新生存 浙江制造初尝甜果

  “温州这个地方山多地少,大多家庭都没有耕地,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很多人偷偷摸摸地模仿别人的产品做生意……”

  回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个体户章华妹仍记忆犹新。“当时羊毛衫在温州非常畅销,但羊毛衫上的珠片都是外来的,我瞄准商机果然生意大好,大量温州人开始模仿……后来我在我丈夫的西装上看到了非常漂亮的纽扣,就剪下来让一家辅料厂模仿加工。结果在温州热卖,几家品牌企业都来向我拿货。”

  从模仿到低价出售,再到大批量抢占市场,改革开放初期,以温州制造为代表的浙江制造遍地开花:

  地处水乡平原的嘉善不产木材,平地而起的数百家胶合板企业的年产量占全国的1/3;海宁不出产一张毛皮,却崛起了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类似的案例在浙江还有很多。

  据统计,在浙江500多个傲视全国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中,至少有80%属于这种“无中生有”,该经济奇迹也令许多学者“叹服”。

  当然,制造业的发展,浙江绝非一路高歌。本世纪初,互联网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开放,无品牌、同质化、附加值低等“后遗症”使浙江传统制造业身陷囹圄。危机爆发于2008年,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环境的“外患”刚性叠加的巨大压力下,浙江诸多民企关停、倒闭,互保危机更是席卷大半个浙江。次年第一季度,浙江民企景气指数达到最低值89.46。

  时任浙江省长吕祖善回忆,彼时的浙江经济,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他指出,结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恒心、沉得住气,如果结构在调整、在积极变化,指标下来还会有上去的时候,而且这个“上去”会更可持续。

  结构性问题的深层之义,便是创新缺失成为浙江制造业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调转庞大的产业身躯实现奔跑跨越,创新求变成为浙江制造业企业挥之不去的考题。

西子航空的生产车间。 西子供图 摄

  创新驱动谋突围 浙江制造擘画“上升线”

  面对行业“天花板”,浙江制造亦开始“穷极思变”,通过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尤其近十年,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正以不可逆之势推动浙江制造步入新阶段。

  外人很难想象,拥有180家分公司的娃哈哈仅有一万多名员工,自行设计的“智能工厂”使其节省了90%的员工。“工业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可达到人均250万元。”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接受 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393.4亿元,同比增长10.5%。浙江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6.4万台,居中国各省市首位。此外,一批“无人车间”、物联网工厂也在该省纷纷落地。

  制造从来不只是生产。创新驱动也令由“草本基因”转向“木本基因”的浙江制造企业将目光瞄向“微笑曲线”两端,于是人们看到:

  在设计端,诸暨大唐镇袜艺企业生产的一双袜子,经过创意设计后,由几元钱卖到上千元;金华永康的200多家五金企业与浙江首家工业设计院牵手,设计增收近10亿元……目前该省已发展为仅次于广东的工业设计产业大省,有工业设计公司3800余家。

  品牌打造领域:曾为国外品牌代工的浙江企业德华兔宝宝,今年让全球最大的强化地板品牌德国柯诺成为其代加工生产商;聚焦品牌战略的吉利控股集团,现已拥有沃尔沃、吉利、领克等汽车品牌,规划到2020年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十强……如今,浙江已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园区”27个,浙江名牌超过2700个。

浙江杭州夜景。 下宣供图 摄

  如今看浙江制造,除世界知名制造企业外,该省还涌现出大量专注于制造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仅2017年,该省便有“隐形冠军”培育企业260家、“隐形冠军”企业23家,其中后者共拥有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等1221余项。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公开表示,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就是要努力打造浙江制造的产业新优势、企业新优势、产品新优势和创新新优势,形成一批超千亿级的传统产业集群、百亿级的龙头企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和国际驰名品牌。

  坚守创新频道 浙江制造冲高端舞台

  从通过模仿求得生存,到深耕自主研发谋得发展空间。虽形式与重点不同,但创新从未缺席浙江制造40年间的成长蜕变。如今,在该省提出打造创新强省背景下,一场瞄准国际顶尖舞台和产业链高端的冲刺跑已开始加速。

  3小时分拣6万件包裹的智能物流机器人;适应不同烟量升降蝶翼吸板的油烟机……浙江制造业正主动加速提档升级步伐,通过瞄准国际标准和世界先进水平,主攻技术高地,在“高精尖”产品生产上频频发力。

  与此同时,浙江制造也主动以创新思维校正原有发展战略,讲述浙江品牌的国际故事。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秘钥,正是区域公共品牌——品字标“浙江制造”的打造。

  目前该省已有195家企业获得354张“品”字认证证书,其中国际合作证书83张。获得上述证书的产品,也成为浙江制造技术领先、质量象征及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如位于浙江嵊州的亿田器,其诸多关键技术指标远已高于国家、行业标准,每台产品可以多卖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