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热”背后的产业之变(2)
记者走访时看到,烟花制作过程中最危险、最关键的涉药环节和包装、组装等环节采取物理隔离措施,涉药工序实行“单人单栋”作业。自动报警系统拥有人体静电管控、温湿度和粉尘浓度监测、涉药机械状态监测等识别和报警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
浏阳市五一科技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组合烟花自动装药组装生产线上,从纸筒进来到装箱出去,整个过程自动来药、自动装药、自动检测。每个纸筒上方对应一个摄像头,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检测发射药是否安装到位,不合格产品立即被移出。
五一科技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梁世法说,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人机分离”“人药分离”,既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也有利于解决劳动力日益短缺的问题,这是花炮行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吸取历次事故的教训、查找安全风险和漏洞,浏阳市建立了一整套监管机制,比如对涉药工序的员工实行“家访制度”,家访内容细化到工作习惯、家庭氛围、性格脾气等;化工原材料市场实行“一针套一线”的管理模式,买家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介绍信等证明材料,从源头上管控非法生产。
环保问题是花炮产业的另一个“紧箍咒”。多地出台禁限放令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浏阳市率先在烟花爆竹产品标准中增加了环保性能指标要求,同时研发微烟无硫发射药、气态发射型烟花、新型环保鞭炮、再生植物纤维烟花外筒等,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湖南省烟花爆竹产品安全质量检验中心副主任黄茶香从业30多年,见证了花炮行业不断提高安全、环保标准的全过程。
黄茶香说,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都已纳入行业标准,烟花爆竹的安全环保性能不断提升,特别是城市小型烟花具有药量小、污染少、无噪音、安全性能高、燃放效果好等特点。
从“卖产品”到“卖创意”
“1万次NG的背后,只为创造一种新的烟花艺术……”春节前,一场沉浸式的焰火嘉年华在浏阳天空剧院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国风古韵的歌舞节目轮番上演,浏阳河一江两岸被绚烂的焰火和灯光映照。
作为焰火嘉年华主办方的花火剧团,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文创企业”。花火剧团创始人黄成说,他们在烟花中注入传统文化,结合声、光、电、影、焰等多种元素,专门打造烟花特色的文化IP,实现了“烟花+艺术+文旅”的跨界融合。
传统的烟花爆竹,“听个响动后,一片烟雾弥漫”,被认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近年来,浏阳多家企业进军专业燃放市场,由过去的“卖产品”变为“卖创意”,不断走向价值链高端。
2022年,浏阳烟花企业在国内外燃放节庆日焰火超过500场。其中,东信烟花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焰火燃放,花火剧团在全国多地旅游景区组织实施“焰遇”系列焰火嘉年华……
东信烟花集团是浏阳烟花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的传承基地。这家企业成立的研究院,不仅招聘化工等技术人才,还招聘视觉设计等文化创意人才,其中有5名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们围绕产品造型、效果进行持续创新。
东信烟花集团总经理钟娟说,烟花是一种世界语言,企业将产品开发和文化创意融合,不仅在国内的各大盛事中承担焰火燃放任务,还在加拿大、柬埔寨等多个国家燃放,展现了中国魅力,传播了中国文化。
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副会长王贤凤说,消费者从“听响动”变为“看表演”,花炮产业正在被重新定义。“烟花+艺术”“烟花+文旅”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市场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