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见证三代人的收获、信心与希望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1-31 11:11:07
浏览

一座已逾1800年历史的古城,在新时代“活”了。

亭台楼阁间,雕梁画栋宛若穿越千年;青石长巷里,店铺林立重现商业盛景;春节假期中,民俗巡游、灯火祈福、秧歌表演、沉浸演绎等“文化大餐”缤纷呈现……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古城(又称“秀容古城”)已成为这片土地的新名片。

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见证三代人的收获、信心与希望

春节期间,忻州古城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忻州古城的“活化”,并非朝夕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古城肌理遭到破坏,风貌不存边界难辨,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2017年,忻州市开始启动古城保护改造“活化”工程,包括秀容书院、泰山庙、关帝庙、财神庙、城门楼、城墙等相继修复改建完成。

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见证三代人的收获、信心与希望

忻州古城正成为山西文旅的一张新名片。石荐文 摄

如今,集遗产保护、文化展示、传统商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古城焕活新生,老城区内百姓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穿越时代风云的古城,从曾经的“三关总要,晋北锁钥”,华丽转身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辉映节点。而与古城命运相伴的老、中、青三代人,则成为最好的见证者。

收获:“让典籍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年三十清晨,70多岁的张六金打开办公室电脑,熟练地浏览网页、检索信息、整理文稿,对古籍进行白话处理。

秀容书院博物馆坐落于忻州古城内,张六金在这里负责文史研究。

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见证三代人的收获、信心与希望

近年来,张六金对忻州地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父辈是‘走西口’时候的买卖人,我生在忻州,长在内蒙古,年轻的时候主要在农业领域做研究工作。” 张六金喜欢格律诗,并进行了20多年的创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土的眷恋和热爱,驱动他开始研究忻州民俗和地方文化。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成立后,他成为了这里的文史研究员。

秀荣书院,从最初传统儒学的学堂,几经历史变幻,如今已成为中国百强中学忻州一中,是忻州教育历史的典型代表。文化传承与教育紧密相连,张六金的文史研究工作,也深刻影响了家风与家人。

“我的外孙女受我影响,也喜欢文史研究,考上了历史学的研究生。她现在在山西省晋祠博物馆工作,我们平时也常沟通业务呢。”张六金说。

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见证三代人的收获、信心与希望

让古籍“活起来”,是张六金心中的新期盼。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去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并通过“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等方式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

“这两年,我开始对本地的典籍、文献进行整理,再做白话文处理,最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和展示。这里过去的故事有了更多受众,这是新时代讲好忻州故事的好办法。”对张六金来说,古稀之年最大的收获,便是让古籍穿越时空,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信心:“做好四荤四素,加快招兵买马”

大年初二中午,48岁的王国栋开门迎客,在后厨、前台和餐厅来回穿梭,满脸尽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