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供需动态平衡推动绿色转型发展(2)
“科技创新和应用是实现‘双碳’的主动力,应尽快建立碳排放、碳足迹的统计监测评价技术体系;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对于各行业已有的一批先进技术,需推广应用产业化;对于一些尚在研发的前沿技术,要加大加快科技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抓住重点排放行业和领域,因业施策、因地制宜、梯次达峰;加强重视并查清碳足迹,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关联排放一并核算,计算我国重点产品的“碳排放因子”。健全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建议尽快使“国家核证的自愿减排量”进场交易(CCER);改进完善绿色产业金融服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碳排放交易管理处副处长刘峰认为,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钢铁行业应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低成本绿色转型,做好参加全国碳市场的准备工作。要摸清排放底数,对行业碳排放现状、减排潜力、企业数据基础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估;加快制度建设,配合加快完善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核查技术规范和配额分配方案;增强数据管理能力,加强内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各类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在企业和重点设施层面落实、落细、落地。
“碳中和是一项复杂、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问题,是发展方式的新变革,需要在冶炼技术、生产原料、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革新。”范铁军表示,钢铁企业要跨区域联动,实现多区或跨区碳中和的可能;逐步和化工、建材、能源、环保、市政设施等产业融合发展。在传统工艺上,由高炉—转炉流程转向电弧炉短流程,在冶炼过程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生产配套设施绿色水平,针对钢铁生产特点开发应用 CCUS 技术,为我国以高炉—转炉法为主的钢铁产业实现碳净零排放提供解决方案。(实习生胡琦兰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王震、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