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腾:走出一条具有平谷特征的乡村振兴路径
“平谷是首都农业大区,市委市政府一直对平谷乡村振兴工作寄予厚望,提出‘平谷要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北京实现农业现代化,平谷要带头闯出一条新路来’。”李子腾笃定讲述着平谷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方向。
计划要先行 加快平谷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们在全市率先编制实施了平谷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高度、建设‘高大尚’平谷的高度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平谷特征的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李子腾说。
李子腾眼中的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是要以“长牙齿”的硬措施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划定耕地保护空间11.69万亩,实现粮食播种11万亩。要主动扛起种业领域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任务,突破“卡脖子”技术。谈到如何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李子腾认为要深化“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战略,超额完成保供任务。
关于如何建设“高大尚”平谷,李子腾认为,一是建设“农业中关村”,为乡村产业振兴插上科技翅膀。加速构建产学研模式,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机制。二是打造首都物流高地,拓展乡村产业发展新链路,锚定“大流量”,吸引“大企业”,营造“大生态”。构建“管委会+专业化平台公司+入驻企业联盟”运管模式,促进农业、高端制造、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三是打造世界休闲谷,促进乡村休闲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全域发展布局,丰富休闲产品供给。“金海湖、泃洳河、‘大溪水’露营地等地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桃醉平谷等品牌正在越擦越亮”。
人才是关键 加快平谷农业科创示范区建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平谷区围绕“生态立区 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全面实现首都的乡村振兴贡献平谷力量。
据李子腾介绍,平谷区创建了“三个载体”,打造人才支撑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新样板。一是建设国际人才合作平台,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农集团合作,成立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建设人才发展特区,成立“农业中关村产业联盟”。三是建设人才项目孵化载体,以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建设平谷中关村农业科技园创新工场,引进多个科研平台和30余名高端人才,落地28个龙头企业和15个畜禽种质研发基地。
“平谷区积极建设‘博士’农场,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农业创新创业的舞台和孕育农业企业家的摇篮。通过创建‘博士’农场,平谷区已引入院士12位、博士301位,引进优质粮食作物、叶菜、食用菌等种质资源600余份,农业科技元素含量和要素集聚效应显著提升。”李子腾说。
人才的引进与农业的数字化、科技化发展一脉相承、息息相关。近年来,平谷区乡村振兴事业也逐步迈上了“数字号”列车,建成了“农业中关村云园区”,实现了“资源地图、产业地图、科技地图、产业大脑、政务服务、交流合作、智慧园区”七大功能,集成“云端实验室、云孵化中心、云交流中心与畜禽育种大数据中心”,链接了“专利池和专家库”,打造了农业科技链和服务产业链的云端大孵化器。
“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集聚畜禽种业创新要素;以数字化技术为突破打造智慧育种创新格局;以智能化生产为手段示范畜禽养殖创新模式;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全产业链服务创新平台。”这是李子腾对当地数字乡村建设的概括。
产业来富农 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