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如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一线调研)(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4-06 07:55:07
浏览

  上午8点45分,厦门地铁湖滨东路站,出站、上楼、打卡,林亚楠提前10分钟坐到了公司工位前。家住岛外翔安区,自从去年地铁3号线开通,林亚楠再也没有担心过迟到。

  另一边,10公里外的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楼内,国贸市政重点工程保障组工作人员蔡伯超也已到达工位。看着电脑前的签收单,蔡伯超还没从前一晚的紧张中缓过来。

  在厦门,地铁是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已开通地铁3条,在建地铁3条半,同时施工的站点多达20多个。“1公里地铁用到的钢材规格有10余种。缺一种,整个站点就可能停工。”蔡伯超的工作,就是保障厦门地铁施工站点的钢材供应。

  足足2000吨!前一天下午5点,蔡伯超看着订单上的数字,神经瞬间紧绷——这次订单涉及的钢材量大、规格杂、站点多、时间紧。

  争分夺秒。半小时内,位于泉州、三明、福州的三家国贸钢材仓库收到了总部的电子提单。与此同时,3支车队收到托运单后,分三个方向从厦门出发。当晚7点30分,一支车队抵达泉州安溪库。库门外,管理员已等候在旁,货品整装待发。1小时后,1000吨钢材完成装车,立刻返回。当晚零点,在地铁3号线南延段厦大白城站,钢材及时到位。

  “正是国贸在钢铁供应链上日复一日磨炼出的储备和调度能力,保障了每日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蔡伯超说。

  下了班,林亚楠和同事来到公司附近的一家酸菜鱼餐厅。点菜、下单,15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酸菜鱼被端上桌。

  几公里外,厦门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工厂内,三四个工人正动作麻利地片鱼。手起刀落间,一包包新鲜的标准化鱼片放上冰袋,送往各餐厅后厨。“1个师傅1天能处理上百条活鱼。不仅节省了门店人工成本,提高了后厨效率,也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公司总经理何丽勤介绍。

  保障基础设置、提高生活品质,随着供应链一同发展优化的,还有城市的公共服务。

  “一旦通关卡住,滞留就是7天起。改期费用、码头堆存费、集装箱费……”掰着指头算,某供应链企业负责人眉头越皱越紧,“为最大限度节约物流时间,我们已经把工厂搬到了码头边,可货物进港后的时间,还得看海关审批效率。”

  进一步简化海关流程,降低物流成本……2022年12月,厦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3.96小时、0.89小时,比上年分别压缩11.13%、35.97%,创历史最优水平。

  “厦门有着可观的进出口交易额,是供应链的创新发展为厦门开辟了一条新路。”厦门市商务局局长陈敏说。

  重点企业试水转型

  厦门土地面积仅1700平方公里,然而就在这里,诞生了9家全国供应链示范企业,更是占据国内四大供应链集团中的三席。

  小小厦门,如何发展成为供应链大市?

  “还得从三大家说起。”厦门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罗健鹏口中的三大家,是建发、国贸、象屿这3家厦门当地的国企。

  1980年,厦门获批经济特区。踏着开放的春风,一批外贸企业在厦门涌现。

  “几乎遍地是机会。”在那个年代,3家企业的创始人有着相同的体会:国内企业对钢铁、煤炭、橡胶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大且稳定。基于原先在进出口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优势,3家企业将主营业务对准大宗商品。

  在国贸,铁矿—钢铁产业链是其关键业务链条之一。早期,国贸的主要客户是钢厂,“供”和“销”就是主要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