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赛道加速奔跑(创新驱动开辟新领域⑤)(2)
推动量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体系、产业环境,也在不断完善。量子产业既需要基础科学、材料科学、光学元器件以及传统设备使用商等上下游行业企业的支撑,也离不开政策、资金、人才等因素。
在合肥高新区,量子产业已初具规模,构建起了量子产业生态。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介绍,目前合肥高新区共有量子企业54家,其中从事量子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企业25家,位居全国第一,量子上下游配套企业29家。全区2022年量子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近14亿元。
宋道军表示,高新区始终坚持“政府支持、国资主导、社会补充、多方参与”的发展路径,大规模新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形成了以“量子大道”为核心的产业集聚空间。
“没有合肥高新区,就没有我们的快速成长。”幺正量子公司总经理贺冉表示,幺正量子的发展受益于高新区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在企业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房租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都获得了政府帮助。
宋道军介绍,合肥高新区正在和中国科大深化合作,联合科技领军企业,加速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提质升级,多方协同建设量子未来产业科技园,全力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孵化高地。
放眼全球,量子产业发展整体处于从基础科研与实验探索向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过渡阶段,市场处于培育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阶段。截至目前,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启动了量子科技发展计划,加大量子科技发展的投入。
专家认为,我国量子产业已显示出产业赛道较全、科研实力较强等特点,也有基础设施体量较大、基建能力较强等优势。面对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量子产业有望加速实现新突破。
加强基础研究,推进量子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
展望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需要培育量子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围绕培育量子产业,全国多地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响应。
目前,量子产业仍处于成长培育阶段,整体存在规模小、投入大、应用少等特点。
专家表示,为促使量子产业健康发展,应推进量子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郭国平建议,要鼓励加强基础研究和探索,引导产业链关联方参与技术攻坚,提高量子科技理论研究成果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国盛量子创始人赵博文认为,应尽快出台国家级量子科技和产业支持政策,整合各地资源,推动完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贺冉建议,加快推进量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格局,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进一步落实各地专项政策的具体细则,针对性指导量子产业发展。
企业是创新主体,启科量子负责人韩琢建议,推广“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联合领军企业,打造量子科技企业联盟,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鼓励开展量子计算应用赋能场景示范。
创新赛道上,加速奔跑的量子产业,将带来无限可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0日 19 版)
(责编:卫嘉、袁勃)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