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对路子,过上好日子(人民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5)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4-14 06:56:07
浏览

槐树庄村的刘涛,曾经家境贫困,在外打工,收入较低。2015年,他的弟弟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习汽车维修技术,毕业后应聘到一家车企,年收入5万多元。2017年春,刘涛也到这里学习汽修技术,收入大幅提高。

目前,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毕业生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有近6000人;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2万人次,其中脱贫户4.3万人次、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推进乡村振兴,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内生动力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阜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俊亮说,“这些话对大家触动很大。过去,一些人见面就争低保,现在见面就说,想找个活干。”

顾家台村的顾成虎,住了60多年的土坯房倒塌后,借住在别人家,一家几张嘴就靠种玉米、土豆。顾成虎整天眉毛拧成疙瘩,见人就躲。

“脱贫后,我退出了低保,不争东西争口气!”如今,顾成虎精神抖擞,当上公益护林员,带领5个人照看1000亩林场。

“致富靠志靠脑”“变‘揣着手等’为‘甩开手干’”……穿行阜平乡村,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人印象尤深。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绣球、长寿花、倒挂金钟……走进骆驼湾村瓦窑自然村的玻璃大棚,满眼姹紫嫣红。

“盆栽花全部上市,能卖2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装点了村子,带动了旅游。”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倍感振奋,倍增干劲。”顾瑞利打算请历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回村,共谋建设发展;美化升级骆驼湾村,完善基础设施。

瓦窑自然村村口的一眼“老龙泉”,原是藏在垃圾池里的泉眼。如今疏通水道,砌上水池,建好回廊,引泉入塘,养殖鲟鱼、虹鳟鱼,供人观赏。进村,依山而建的太行山民居,一排排叠起,簇拥着村广场。

“和美乡村不仅美在居住环境,也美在衔接产业。”顾瑞利指着村口一张旅游示意图说,建设容纳200多人的接待中心;凡标出“姓名+编号”的家庭,腾出房间,做成民宿,由公司统一经营,既保证村民收入,又提高服务质量。

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这些年,阜平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教育、养老、医疗设施,一体化共建共享。

走进阜平农村,最亮眼的建筑是学校和医院,最难忘的是路、水、电、厕样样升级。全县新建、改扩建106所农村学校,完善13所乡镇卫生院和209个村卫生室,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828公里。

“没掏一分钱,感觉像做梦。”2019年,50岁的文华容通过置换,终于从深山窝的石头房搬进阜东新区的新楼房。更让她高兴的是,不仅有新房住,生活也有依靠。她在小区附近县里配建的产业项目——硒鸽养殖基地上班,每月能挣4000多元,“美得整天想哼歌”。

2016年,阜平有138个行政村的528个自然村需要搬迁,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850人,同步搬迁21898人。搬迁人口占河北全省搬迁人口总规模的18%,占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的30%。

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阜平高标准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配套建设130个产业园区。2022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39万余人。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阜平绘就乡村振兴蓝图,汇聚越来越多的人才。

走进河北光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果园”,惊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