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对路子,过上好日子(人民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
顾军过去患脑血栓,看病欠下8万元债务。“承包2个香菇大棚,政府担保贴息可贷10万元,又提供成本损失保险,我不仅还清了欠债,还攒下30多万元。”顾军笑呵呵地说。
眼下,县里组织研究引进香菇新品种,增加棚室菌棒量。“一座560平方米的暖棚,要是在8层钢架上增加2层,可以多放5400个菌棒,增收8000元。如果变‘一年一季’为‘两年三季’,相当于每年增加50%的香菇产量,每个棚每年再增收2万多元。”顾军算了笔账,琢磨着增收之道。
目前,像顾军一样投身食用菌产业的阜平农民,已有1.5万户、3.8万人。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吉军介绍,近年来全县发展食用菌2.1万亩,年总产值达10亿元,“95%的脱贫户从中受益,户均每年增收2万元左右。”
从阜平镇到天生桥镇,从骆驼湾村到顾家台村,一排排香菇大棚,让人震撼。一朵朵食用菌“小花伞”,何以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大金伞”?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当地发展指明方向。
经过深入论证,阜平思路逐步清晰:提出“长打算、短安排、强基础、创机制”,编制城乡总体规划、致富产业到村入户规划等,形成相互衔接、完善配套的规划体系。
发展产业,从哪儿突破?阜平空气清新、气候冷凉,能打市场时间差,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县里规划布局“一核、四带、百园覆盖”,建设天生桥镇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区,形成阜平镇—城南庄镇等4条产业带,建设100多个占地200亩以上的产业园。
一些农民有疑虑:“没本钱、怕赔钱”“从没见过香菇,咋种?”“种出来,卖到哪儿?”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阜平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创新“政府+企业+金融+科技+基地+农户”六位一体发展模式,探索“六统一分”经营模式:统一建棚、统一采购原辅材料、统一引进并制备菌种、统一生产菌棒、统一技术指导与服务、统一产品回收与销售。企业管“两头”,专家管技术,农户参与日常管理就赚钱。
香菇只是阜平惠农产业的一道“硬菜”。种植近10万亩高效林果,种植10万亩中药材,发展376个规模养殖小区……高效林果、中药材种植、规模养殖等六大主导产业拼成一桌“大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辐射带动农户15.6万人次。
阜平县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孟震给的数据“热乎乎”:2012年全县居民存款余额仅有44亿元;截至2022年底,增加到142.28亿元。
阜平还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和雄忻高铁建设等战略机遇,着力做强四大绿色产业——以光伏为引领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预制菜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装配式建筑为主的绿色建材业、以废旧资源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
“2020年2月脱贫前后,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时任阜平县委书记刘靖说,大伙儿一致认为阜平“过去发展水平低,今后不能低水平发展”,将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京津冀地区新能源产业基地,构建乡村振兴统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阜平经济开发区开阔的台地上,钢结构厂房已装完框架。“这是光伏制造基地项目,分3期,计划投资50亿元。”指着拔地而起的大片厂房,项目负责人刘娟介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工厂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达产后年营业收入可达45.6亿元。
站在先进装备制造园区环顾,7级14块工业用地呈阶梯式分布。35万平方米厂房已然矗立,配套建成水厂、热源厂、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具备企业入驻条件。
离园区不远的养殖大棚里,“咕咕咕咕”的叫声远远传来——阜平硒鸽,助推规模养殖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