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4-19 12:03:07
浏览

二是要分类培养基础研究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基础研究具有长周期的特点,往往需要经历几代科学家才能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尤其应注重构建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人才体系,并针对不同层级的人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机制。战略科学家是基础研究中的“统帅”和“军师”,能够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规律,因此应重视对其前瞻判断力、科学鉴赏力、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领军人才是基础研究特定方向中的“顶梁柱”,应鼓励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培养其学术引领和组织的能力;青年骨干则是基础研究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力量,应鼓励其奇思妙想并支持其挑大梁。

三是要坚持以开放合作、与世界融合的理念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基础研究瞄准科学发展的最前沿,要引领基础研究发展,在世界科学前沿中享有话语权,必须要培养世界级的顶尖人才。因此,对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应放眼全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一方面,应采取全球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基础研究人才,重点考察应聘者是否具有国际领先的研究水平,应聘者提出的研究计划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人才与世界高水平机构的联合合作,并为海外专家来华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要提供给基础研究人才稳定的经费支持和技术支撑。基础研究具有周期长、难度高、不确定性大、短期难以取得明显突破等特点,因此为保障基础研究人才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系统性、持续性、长期性研究,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应以国家财政为主、辅以社会资金投入,为基础研究提供稳定的科研资源和条件保障。同时,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深入,技术保障对于基础研究人才顺利开展工作也是至关重要。为此,科技机构应重视建立为基础研究人才提供日常科学实验操作、数据运算、仪器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支持队伍,为基础研究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五是要保障基础研究人才开展科研活动的决策权和自主权。以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目标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这类研究尤其应当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进一步去除行政化、官僚化管理对基础研究工作的干扰,给予基础研究人才充分信任,保障其在确定研究方向、选择技术路线、聘任工作助手等方面的自主权。为此,应当健全基础研究的同行评议机制,保障该机制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激励中真正发挥同行决策、择优资助、优胜劣汰的作用。

六是要建立以原创力和国际水准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人才考核评价标准。为推动我国基础研究迈入国际领先行列,基础研究人才考核评价应树立国际一流标准,加强国际同行研判,发挥好同行评议作为基础研究“守门人”的作用,着重考核基础研究人才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及学术水平、在全球的学术影响力等,以此激发和引导基础研究人才以不断拓展相关领域最前沿为己任,致力于做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原创性成果。同时,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考核评价周期,减少对基础研究工作的干扰,为基础研究人才祛除浮躁、安心致研创造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责编:申佳平、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