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账里的乡村振兴(2)
多重帮扶下,2018年邢莲花摘掉了“贫困帽”。刚开始,她心里也犯嘀咕:“脱了贫,还能享受各类帮扶政策吗?”村干部的话让她放了心:“摘帽不摘政策,脱贫不脱帮扶。一些扶持政策将继续执行一段时间,最大限度帮助你们家!”
支出账——
“5年前,自家掏20万元,贷款34万元,在承德市区买了套125平方米的房子”
国道112线、101线在头道河村交会。101国道两旁分布着20多家商店、饭馆、药店、五金店。
利珍综合商店店主孙宝利正在整理货架、补充商品。一排排货架上,满满当当摆放着日用百货。“二楼住人,一楼卖货,咱上楼聊。”孙宝利领记者往楼上走。
宽敞的客厅摆放着大尺寸电视,墙角的绿植枝繁叶茂。孙宝利打开了话匣子,“家具都是这几年才换的。早些年哪有条件?用的都是老物件。”
2012年以来,头道河村依托紧邻国道的区位优势,探索出“商铺出租+村办物业”的发展路子,集中建设商业区域。孙宝利瞅准机会,翻建自家房子开起了商店。交通便利、人口集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手头有积蓄,花钱就有底气,就想把家往好了置办。”孙宝利说,“2018年,我花了10多万元把室内整体装修了一遍。2020年,我买了台曲面屏电视,能声控,花了8000多元,2021年又买了咱现在坐的真皮沙发,1万多元。”
孙宝利越说越起劲:“不光我们家,这些年商店的顾客买东西也更舍得花钱了。零食、饮料、酒水、牙膏……都奔着品牌买。”
同样因商业区域建设而受益的,还有在村里开饭店的陈明颖一家。
今年37岁的陈明颖是滦平移动公司巴克什营镇片区经理,丈夫在头道河村的商业区域开饭馆做主厨。2013年,陈明颖和丈夫在家里的帮衬下,花13万元承包了一间村里建起的商铺,开起了饭店。
“现在手头宽裕不少,饭店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万儿八千,再加上我的工资收入,家里攒了些钱。”陈明颖一项项数起这几年的大宗开销,“经营饭店3年后,我们花12万元买了辆车。5年前,自家掏20万元,贷款34万元,在承德市区买了套125平方米的房子。”
“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很重视养老。”村内的101国道旁,张树民带记者走进一座正在施工的老年公寓。基础施工已经完成,工人正在安装房门。
“投资建设这家老年公寓,是近年来我最大的一笔支出。”张树民领着记者绕过地上码放的一堆建材,“目前我总计投了100多万元。换以前,想都不敢想。”
早些年,张树民靠一辆小车运送煤炭,挣钱养家糊口。除去家里的花销,一个月攒不下多少钱。2019年,看到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张树民贷款买了一辆30多万元的货车,在运满满、货车帮等手机应用上接单运货,“效益好的话一个月能挣一两万元。”
在头道河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331人,占全村总人口近20%。“今后农村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我就冒出了投资建老年公寓的念头。”张树民说,“2021年老年公寓开始建设,2022年进行装修,今年就能完工开业。20多个房间,能容纳50多名老人。我打算面向我们村和周边几个村找客户,已经有来打听的了。”
振兴账——
“论种粮,我们比不过平原地区,但说到发展林果产业,这里昼夜温差大就成了优势”
每家每户有本家庭小账,乡村振兴也有本时代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