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计连着百姓生计(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13 09:24:07
浏览

“可以在农家小院,开办餐饮、茶铺、咖啡、烧饼铺”“可以开辟徒步、登山、飞盘、桨板新业态”……在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的“小杭坑”营地,村干部们就发展乡村露营开展“头脑风暴”,“金点子”不断迸发。

“我们能够放开手脚搞乡村旅游,跟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密不可分。”夏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鲍鑫说。

前些年,入村的盘山路开通,吸引游客进村了,但对引入的野营、烧烤、越野等业态产生大量垃圾等问题缺乏管理,产业发展效果不理想。

2020年8月,曾任企业高管的鲍鑫辞职返乡担任村干部。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复环境。村里光是在大草坪周边就清理出57车垃圾,还有近千只啤酒瓶。

环境改善的成效立竿见影。2021年以来,这里的乡村美景屡屡成为“打卡点”,一些服装、香水、汽车品牌商主动找上门来,要租村里的“风景”拍摄外景广告,高峰时一天租金几万元。

“这让村民们看到了守护好绿水青山的价值。”在鲍鑫的带领下,夏阳村村集体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打造了“森林”“房车”等8个特色营地,引进了一批知名户外露营品牌。

一顶帐篷,富了一个村。如今,村民可以从土地分租金、家门口挣薪金、年底分红利,收入方式变得更多了。2022年,该村累计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0年前的不足15万元增长到175万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浙江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持续加大乡村建设领域投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不断推动资源要素、人口产业、公共服务向镇村有序集聚,全域美丽“大花园”基本建成,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逐步呈现。

【故事六:矛盾纠纷就地“了”】

在杭州市临平区乔司街道的老百姓口中,流传着一句话:“要说理,去街道综治中心。”

位于城郊的乔司街道分布着大量服装企业,流动人口较多,劳资纠纷和经济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街道综治中心开设了“劳动人事”特色服务窗口,调解员、律师、法官、街道工作人员等现场办公,合力推动解决矛盾。

已从事基层调解工作29年的杨金泉,是街道综治中心的“金牌和事佬”。今年年初,在街道从事服装生产的李先生与订货方发生纠纷。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老杨了解到情况,马上对他们开展诉前调解,存在争议的权责关系被迅速厘清。调解后不到3小时,李先生顺利收到货款。

“以前,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常常‘兜了一大圈、生一肚子气’,有时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现在,我们把群众请到街道综治中心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烦心事。”杨金泉说。

社会治理是共富之基。浙江传承弘扬“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深化。去年浙江群众安全感为99.28%,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同时,浙江发布省级“平安指数”,打造了政法一体化办案、大综合一体化、浙警智治等一批重大应用,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绩效。 

新华社杭州6月12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