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之变:从空城到天文城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15 10:42:07
浏览

原标题:冷湖之变:从空城到天文城

【深瞳工作室出品】

采 写:实习记者 苏菁菁

策 划:刘 莉 李 坤

5年前,这里还荒无人烟。现在,7家科研单位总投资近20亿元的35台望远镜已在赛什腾山落户。高速建设的天文观测基地让冷湖这个西部小镇重获新生,这背后是天文学家与当地政府的“双向奔赴”。

站在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C区,天色湛蓝,灰黑色的山川沟壑纵横,山顶的残雪泛着银光。

赛什腾山位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在这里,东半球首个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正拔地而起。

眼前,一辆大型吊车正缓缓吊起一台红色的望远镜支架。名为落下闳—SONG的望远镜将通过这台支架调节俯仰角,以此探索恒星的内部结构,从而深化人类对宇宙与生命起源的认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冷湖基地首席科学家邓李才是这台望远镜的负责人。此时,他正兴奋地忙碌着,和团队成员一起将支架放入到天文圆顶中。

不远处,一辆辆卡车运载着线缆与工控机驶向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望远镜项目区。或远或近处,一个个白色圆顶的望远镜点缀在苍凉粗粝的山间。

5年前,这里还荒无人烟。现在,7家科研单位总投资近20亿元的35台望远镜已在赛什腾山落户。

高速建设的天文观测基地让冷湖这个西部小镇重获新生,这背后是天文学家与当地政府的“双向奔赴”。

发掘:与世界一流台址比肩的观测条件

站在赛什腾山脚下,繁星满天。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星星像是被“钉”在夜空中,不会‘眨眼’。“星星不会‘眨眼’意味着这里大气稳定度优秀。”邓李才解释道。2017年底,邓李才和团队来到冷湖,他们预感到这里或许能做出星空的文章。

随后,从2018年起,他们用3年多的时间在西北荒凉的戈壁、高海拔的山间摸爬滚打,监测测量各种数据。2021年8月,在冷湖发现世界一流天文台址的论证发表在《自然》杂志,引发国际关注。这意味着,这里拥有整个东半球最优质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

冷湖镇人烟稀少,目前的常住人口约为600人。初夏的清晨,邓李才戴着墨镜,驾驶皮卡,与团队成员从镇区前往赛什腾山。车辆飞驰,粗粝的戈壁滩从两旁匆匆掠过,前方的荒漠一望无垠,西北独有的雄浑壮阔尽在眼前。

邓李才性格直爽,总是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他已经快60岁。从北京辗转飞抵敦煌,再从敦煌开车250公里到冷湖镇,这段旅程很“折腾”,但邓李才每个月都要体验两三回。

6月7日,他再次来到冷湖,开展落下闳—SONG望远镜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5年前,这台望远镜还在距离冷湖455公里处的德令哈天文观测基地,而赛什腾山还是一座野山。

一切变化源于希望为望远镜找寻新去处的科学家们以及希望为冷湖寻求发展机会的当地政府。双方的相遇,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碰撞出巨大的惊喜。

2017年,德令哈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光污染与粉尘污染严重影响着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落下闳—SONG望远镜急需一个“新家”。而此时,冷湖政府也正在为发展谋新路,他们希望将星空资源作为发展契机。时任冷湖行政委员会副主任的田才让找到邓李才,希望向天文学家寻求利用星空的良策。

优秀的天文观测台址往往建在高山之巅,以此减少大气中物质成分对天体信号的吸收。此外,台址还需远离人造光源,保证夜空晴朗、空气干燥。视宁度代表着观测站区域上空大气的稳定程度,被称为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生命线,因为大气不稳定会导致星像模糊,影响光学望远镜分辨率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