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之变:从空城到天文城(4)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冷湖镇接待旅游总人数31600余人,旅游总收入约为1580万元,其中,火星营地共接待了21000余名游客。当地预计,2030年冷湖将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超过4亿元。
除了文旅产业,围绕天文观测基地,冷湖还在培育天文科技产业与航空航天产业。
天文科技产业主要是为“落户”冷湖的望远镜提供完备的运行维护保障服务。“我们目前已经与南京、北京的多家望远镜运维服务企业对接,未来望远镜的镀膜、圆顶加工制造、天文数据存储、计算等,都将在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内进行。”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曹春林说。
航空航天产业专注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总装与测试。由于冷湖拥有广袤的无人区,常被选作火箭发射实验地。2019年,全国首个可回收火箭发射试验在冷湖获得成功。2022年,全球首次临近空间空基平台火箭也在冷湖成功发射。曹春林介绍,未来冷湖将新建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建设火箭总装调试车间,为各类亚轨道火箭发射提供火箭组装、调试和试验场所。“这些科技产业的聚集发展,将带动当地人口持续增加。预计5年后,冷湖的常住人口规模将增长7到10倍。”曹春林说。
夜里9点,行走在冷湖镇区中,路灯暗淡,泛起悠悠白光。还有几家小饭馆开着门,饭馆内座无虚席,就餐的顾客中,有专程来到冷湖旅游的游客、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工作的施工团队和调试安装望远镜的天文学家。大家有说有笑,十分热闹。
5年前的冷湖可没有这样的景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主任邓元勇还记得自己几年前刚来冷湖时的感受,“我很担心,冷湖有一天会不会彻底没人了。那时还想在冷湖举办学术会议,但完全没有食宿条件。现在可不同了。”
李女士是冷湖镇一家酒店的前台,2020年,她从西宁来到冷湖工作。“我姐姐在冷湖生活。听说冷湖在建天文观测基地,旅游业也比较有前景,所以我3年前就来了。”李女士告诉记者,最近一个月,她所工作的酒店基本满房。在她看来,冷湖最大的变化是人多了。
“天文观测基地确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冷湖。他们来这里工作、消费,促进商业发展,增加就业,盘活了冷湖镇的整体发展。”田才让说。
未来的冷湖将更加热闹。但常住人口与游客的增加,是否会让冷湖走上德令哈的老路,影响天文观测?对此,天文学家们比较乐观。
“的确,曾经很多天文观测台址,都曾因城市发展、灯光与粉尘污染而重新选址。”邓元勇说,“但是冷湖不同。从选址开始,邓李才团队和当地政府就在不断推动暗夜保护的措施。现在还出台了我国第一部暗夜保护地方性法规。”
在邓李才看来,冷湖交通不便,来一趟十分不易。他觉得那些“长途跋涉”来这里的游客,会懂得暗夜星空保护的意义。
邓元勇相信,事在人为。“只要依照规定执行暗夜保护的相关要求,就不会影响观测质量。城镇的‘人气’对观测也有积极的一面,能够带来更优质的后勤保障。”
“随着更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测试的开展,相信未来的冷湖将成为国际光学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培育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策源地。”邓李才信心满满。
冷湖,这座高原上的西部小镇就这样在荒芜中崛起,在向着宇宙星辰进发的路上,奏响了自己的新生之曲。
短评
天文正热,冷湖不冷